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长方形面积说课稿1(范文推荐)

2023年度长方形面积说课稿1(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0 13:35:05 公文范文 浏览量: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面积说课稿1,供大家参考。

长方形面积说课稿1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的求法,这些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出的。所以这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选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更直观易懂,另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3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3个。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努力构建自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分析、验证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首先我出示课件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然后我就以豆豆家买了一套新房,最近准备装修,父子已经画好了新房的平面图来创设情境,教师边说边出示信息窗二。教师接着说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然后我就顺势把问题锁定在帮父子俩算一算厨房和餐厅的面积是多少?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中豆豆买新房装修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所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点击课件,屏幕上只出现了厨房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要求厨房的面积,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反馈交流,交流发现

小组合作后是交流的环节,在每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们要说清组内的思考过程。我事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其二:沿着长摆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2个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摆5个正方形,可以摆2行,52=10(个)面积就是10平方厘米。由此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初步得出长与宽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动手实验、验证结论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拼摆,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4、课件演示,及时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数一数,初步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明确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二)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出示餐厅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动手拼摆,也可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本环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探索出现的多种情况,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深化新知

1、判断

(1)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周长是3米。()

(3)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5厘米,面积是25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新知的同时注意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的区别。

2、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3、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2: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4、做课本49页自主练习3。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实际应用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七、说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总之,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引路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我很年轻,所说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2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围绕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本课时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个领域的内容贯穿与整个小学阶段,它的内容设置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有一维到三维,再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等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了了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基础,因此我认为学好本节课内容是可行的。

教材呈现第一部分是探究长是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得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然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呈现小组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发现验证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呈现的是量一量算一算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程标准对这一单元的要求是: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形,并会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方格纸

一、复习铺垫

1.猜猜老师的信封里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预设:长方形   正方形  不规则的图形

(1)学生猜一猜,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

(2)质疑:为什么形状不同,面积却相同?

(3)小结,面积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实质。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3.导入新课《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面积测量的实质,为下一个步骤奠定。)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一个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再出示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1)学生估一估

(2)教师出示课件摆的动画,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预设:一个个的数     一行摆了5个,有这样的3行。

(设计意图:在估一估,数一数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用每行的个数×行数。)

(3)继续观察,你还能发现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与宽是3厘米,引导说出为什么,因为一行摆5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的边长是1平方厘米,五个的边长就是5厘米。)

(4)你还发现了什么?(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5)质疑: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长方形面积与长的关系,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引出猜想,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课件出示PPT,出示一个方格纸,并动态出示一个长方形,并说这是老师在方格纸中画出的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并将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2.设计意图(为学生做在方格纸中画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做示范,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除了画一个长方形,还需要干什么?)

2.每位同学在方格纸中圈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并得出图形的面积、长、宽。

3.将自己的的长方形相关信息填写汇报老师并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4.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大量的素材,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的确等于长×宽)

5.出示PPT课件,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4厘米,在头脑中摆一摆,并说一说?

6.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相当于每行摆的个数

宽相当于摆的行数

所以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7.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几个条件?

8.继续观察黑板上的表格,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方格纸圈一圈你最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人一个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过你发现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发的面积。

(1)独立完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竞赛能手

(1)门面长2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

3.猜一猜,老师的信封里面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能猜出这个长方形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吗?(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学学生还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形状不一定相等,形状越是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个练习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得出本节课的衍生点: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会相等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将点状的知识形成面,连成体,在这合格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学习活动经验。

五、布置作业

量一量数学课本封面与你家客厅的长与宽,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测量长与宽的时候都取整厘米数或者整米数。)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是课堂的另一种的表现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与灵魂,好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我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3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模式的背景

(一)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课堂上淡化情境的创设;
教师讲的多,学生探究的少;
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建构环节时间分配少,套用公式的巩固练习时间多,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等。

(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这类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现了只会套用,而不会灵活应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就会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自己数学教学的实际,确定了:铺垫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发思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反馈调节——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的主体发展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模式的论证

我从五个环节对我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大多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的。复习旧知,可以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会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可以通过填空、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等。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的发现,建立正确的模型。学生可通过质疑、猜测、尝试、验证、操作、交流等形式进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
可以是直观演示,也可以是动手操作;
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结论的验证。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理。

环节(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同时,课堂练习要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做到及时反馈,适时“调节”。

环节(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何?”是我们常用的总结语。教师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再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的论证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接着让学生为网球场、橡皮、课桌面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让学生结合实物正确区分面积单位,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估计面积、动手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每行、几行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摆面积单位比较麻烦,应寻求计算的方法,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知识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最后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到底什么有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我将分为4步来实施:

1、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交流归纳。观察表格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深入明理。为什么长乘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公式,同时明白其算理。

4、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基础练习:包括填一填、选一选,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变式练习:求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习: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巧算面积

这些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环节大约需要11分钟)

(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总结了学习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4篇

一、备课设想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备这节课时,结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试教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起来,并且能够很好的建立起面积空间观念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记得我在试教的过程中,将新课的导入部分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以我校运动会为切入点,出示三张运动会上同学比赛的长方形照片,通过比较三张照片面积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感到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教学实在太重要了。在新课教学中,我们感到班级中,中下等学生对于面积、周长;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出现知识上的混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遗忘规律的特点,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我狠心将创设的情境删掉,换上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复习旧知最为导入新课的基本环节,这种设计可能在现在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再看到复习旧知的环节了,但是我觉得教学始终是要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虽然这样的设计让听课者少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对学生学习新知意义还是深远的,扫清了知识障碍,为顺利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分为三个层次:

1、猜想;
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

2、验证:

(1)明确目的:我们验证什么?

(2)明确方法:怎么验证?

(3)明确要求:合理分工。

(4)实践活动:合作探索。

通过同桌合作,用多种方法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三,搞好课堂训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所谓有效是指通过老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
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
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6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40—42页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2、学习目标:

⑴、知识技能: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

①、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并尝试克服困难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5、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难引入,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数学资源。加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用方格来度量一个图形面积的经验,所以在这节课设计时我换掉了例1,用问题直接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抽象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例2来验证公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去拼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个方格,宽是多少方格,面积是多少个方格。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并用摆和计算两种方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4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难: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看用几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摆出来。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师生交流,提炼方法:(猜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你能大胆猜一猜吗?

通过拼摆,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自主探索,验证方法(验一验)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8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同一个图形的面积都相同。)

4、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再一次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
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口答。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②、电视机荧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多少荧屏的面积是多少?

③、一个正方形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图,你能算出喜欢的房间的面积吗?

6、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
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7~7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道理,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说学生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出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课件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2、引入

(1)(课件出示教室黑板图)

教师: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用面积单位去量。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研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边长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用3个、6个、28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最后由组长填写在表格里。

1cm2正方形个数

师问:你们摆成的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组长汇报,课件展示部分情况。

师问:表格中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图。

3、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观察例2中的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例3情景图:求面积。

(1)谈话: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电视荧屏是什么形?(长方形)你们会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吗?让学生独立完成。56×42=2352(cm2)。

(2)这儿有一块遮电视机的方巾,它又是什么形呢?(正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回答。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9×9=81(dm2)

2、师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小熊遇到的困难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了吗?我们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积了?课件出示水池的长和宽,同学们帮助小熊计算一下水池的面积吧。8×5=40(m2)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6m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53页—54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学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1.首先复习两个概念,一是面积,二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区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2.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面积。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长×宽。我会肯定这一猜想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最后说一说,我以例题1为例设疑诱导,找同学说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断的提问: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几行?(同时配合课件的演示)继续提问:这个长方形每行摆5个正方形,摆了3行,一共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5、3、15是长方形的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每行摆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摆的行数是宽,小正方形的个数(即长方形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也就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
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接着让学生交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最后让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竞赛能手

2.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基本概况的本节课的内容。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
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
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同学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局部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同学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同学勇于探索,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同学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同学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同学积极、主动、发明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同学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测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经验动身,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同学提供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同学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同学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同学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身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同学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测,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资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生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同学大胆猜测、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学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同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想——验证,让同学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发明,培养了同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优秀教案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同学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同学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身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同学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丈量或只丈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拼、量,同学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同学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
让同学去猜测、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同学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发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同学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
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助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同学操作,观察讨论,猜测验证;
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沛创设情境、提供协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同学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发明的火花,我们的同学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7~7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道理,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说学生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出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课件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2、引入

(1)(课件出示教室黑板图)

教师: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用面积单位去量。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研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边长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用3个、6个、28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最后由组长填写在表格里。

1cm2正方形个数

师问:你们摆成的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组长汇报,课件展示部分情况。

师问:表格中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图。

3、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观察例2中的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例3情景图:求面积。

(1)谈话: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电视荧屏是什么形?(长方形)你们会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吗?让学生独立完成。56×42=2352(cm2)。

(2)这儿有一块遮电视机的方巾,它又是什么形呢?(正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回答。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9×9=81(dm2)

2、师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小熊遇到的困难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了吗?我们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积了?课件出示水池的长和宽,同学们帮助小熊计算一下水池的面积吧。8×5=40(m2)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6m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2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围绕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本课时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个领域的内容贯穿与整个小学阶段,它的内容设置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有一维到三维,再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等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了了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基础,因此我认为学好本节课内容是可行的。

教材呈现第一部分是探究长是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得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然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呈现小组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发现验证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呈现的是量一量算一算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程标准对这一单元的要求是: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形,并会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方格纸

一、复习铺垫

1.猜猜老师的信封里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预设:长方形 正方形 不规则的图形

(1)学生猜一猜,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

(2)质疑:为什么形状不同,面积却相同?

(3)小结,面积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实质。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3.导入新课《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面积测量的实质,为下一个步骤奠定。)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一个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再出示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1)学生估一估

(2)教师出示课件摆的动画,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预设:一个个的数 一行摆了5个,有这样的3行。

(设计意图:在估一估,数一数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用每行的个数×行数。)

(3)继续观察,你还能发现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与宽是3厘米,引导说出为什么,因为一行摆5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的边长是1平方厘米,五个的边长就是5厘米。)

(4)你还发现了什么?(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5)质疑: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长方形面积与长的关系,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引出猜想,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课件出示PPT,出示一个方格纸,并动态出示一个长方形,并说这是老师在方格纸中画出的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并将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2.设计意图(为学生做在方格纸中画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做示范,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除了画一个长方形,还需要干什么?)

2.每位同学在方格纸中圈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并得出图形的面积、长、宽。

3.将自己的的长方形相关信息填写汇报老师并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4.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大量的素材,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的确等于长×宽)

5.出示PPT课件,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4厘米,在头脑中摆一摆,并说一说?

6.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相当于每行摆的个数

宽相当于摆的行数

所以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7.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几个条件?

8.继续观察黑板上的表格,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方格纸圈一圈你最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人一个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过你发现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发的面积。

(1)独立完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竞赛能手

(1)门面长2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

3.猜一猜,老师的信封里面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能猜出这个长方形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吗?(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学学生还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形状不一定相等,形状越是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个练习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得出本节课的衍生点: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会相等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将点状的知识形成面,连成体,在这合格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学习活动经验。

五、布置作业

量一量数学课本封面与你家客厅的长与宽,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测量长与宽的时候都取整厘米数或者整米数。)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是课堂的另一种的表现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与灵魂,好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我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3篇

一、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7~7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道理,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说学生: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出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课件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2、引入

(1)(课件出示教室黑板图)

教师: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用面积单位去量。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研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边长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用3个、6个、28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最后由组长填写在表格里。

1cm2正方形个数

师问:你们摆成的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组长汇报,课件展示部分情况。

师问:表格中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图。

3、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观察例2中的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例3情景图:求面积。

(1)谈话: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电视荧屏是什么形?(长方形)你们会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吗?让学生独立完成。56×42=2352(cm2)。

(2)这儿有一块遮电视机的方巾,它又是什么形呢?(正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回答。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9×9=81(dm2)

2、师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小熊遇到的困难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了吗?我们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积了?课件出示水池的长和宽,同学们帮助小熊计算一下水池的面积吧。8×5=40(m2)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6m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4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X午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好本课,是以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的重要基础,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

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心理发展仍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不能抽象理解。他们有初步的数学学习经历,但指向性不明,方法不够恰当;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有小组合作意识,有表达意愿,但数学语言不够规范,小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对于面积这一具有抽象特点的知识,探索、理解、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区分面积和周长。

2、技能目标

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我主要运用“情景创设法”,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拼一拼”、“猜一猜”、“议一议”“验证”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出示两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和长7厘米宽2厘米)图片,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汇报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已有知识、经验。

继而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猜想一下哪个面积大?留下了一个悬念,导入了课题(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回忆,特别是周长、面积、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记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问题的提出既引出了新课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经历探索过程,概括归纳公式

接着探索刚才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小组合作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探讨。学生在这个阶段可能会采取用面积单位摆、画格子等较为直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并对学生的探索结果给予肯定。继而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该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我认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很好的游戏,一种娱乐项目。通过猜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带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结果是否正确,才能做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用面积单位摆各种规格的长方形,并填写记录卡。

提取3组以上操作数据,验证猜想,教师要作好小组操作指导工作。最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经历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后,再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在不断的失误中进步,同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练习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对公式记忆深刻。】

3、寓练于乐,巩固新知。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还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同学们去游乐园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比较碰碰车场地和旱冰场地的面积谁更大些。

然后出示花草地示意图:游乐场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草坪,想在中间修建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算一算建好后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节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倦怠,利用游乐场的情境能再次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并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既记忆了公式、初步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缓解了学习的疲惫,可谓一举多得。】

4、拓展思路,启迪思维。

在本环节设计了两道具有一定难度,要进行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想: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激发新的思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喜悦。】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第1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课堂上淡化情境的创设;
教师讲的多,学生探究的少;
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建构环节时间分配少,套用公式的巩固练习时间多,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等。

(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这类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现了只会套用,而不会灵活应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就会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自己数学教学的实际,确定了:铺垫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反馈调节——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的主体发展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模式的论证

我从五个环节对我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大多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的。复习旧知,可以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会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可以通过填空、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等。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的发现,建立正确的模型。学生可通过质疑、猜测、尝试、验证、操作、交流等形式进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
可以是直观演示,也可以是动手操作;
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结论的验证。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理。

环节(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同时, 课堂练习要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做到及时反馈,适时“调节”。

环节(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何?”是我们常用的总结语。教师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再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的论证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接着让学生为网球场、橡皮、课桌面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让学生结合实物正确区分面积单位,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估计面积、动手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每行、几行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摆面积单位比较麻烦,应寻求计算的方法,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知识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最后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到底什么有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我将分为4步来实施:

1、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交流归纳。观察表格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深入明理。为什么长乘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公式,同时明白其算理。

4、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基础练习:包括填一填、选一选,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变式练习:求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习: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巧算面积

这些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环节大约需要11分钟)

(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总结了学习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

(分米)

(分米)

1平方分米正方形的个数

(列式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

(1)

3

2

3×2=6

6

(2)

4

3

4×3=12

12

(3)

4

1

4×1=4

4

(4)

6

3

6×3=18

18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 边长

推荐访问:长方形 面积 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说课稿1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实用15篇) 长方形面积说课稿一等奖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