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七星委(2020)14号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对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对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br

七星委(2020)14号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对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对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br

时间:2022-07-03 15:1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星委(2020)14号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对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对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br,供大家参考。

七星委(2020)14号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对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对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br

 

  — 1 —

  七星委〔2018〕14 号

 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关于推进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民族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区委各工作部门,区级国家机关各单位,各垂管部门,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

 《毕节市七星关区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二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11 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2018 年 8 月 21 日 (此件发至乡、镇、街道、部、办、委、局)

  — 2 — 毕节市七星关区关于推进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5 号)、《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7〕30 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减救相结合,坚持综合减灾、常态减灾、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充分依靠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害形势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一)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坚持区委、区

  — 3 — 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强化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责任,落实部门行业主管责任,调整七星关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减灾委”),由区人民政府区长任主任,区人民政府分管民政等涉灾部门的副区长和区人武部部长任副主任,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区减灾委为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全面统筹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组织协调开展重大防灾减灾救灾活动,规范灾害现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交流与合作。各乡镇(街道)要相继成立或调整减灾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抓好本乡镇(街道)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二)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协作体系。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减灾委在灾害管理中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主要灾种指挥机构在减灾委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发挥防范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进一步规范灾害现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健全完善各主要涉灾部门间工作机制,强化与军队、武警部队之间的工作协同,科学制定工作规程,明确划分职权与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统筹使用和调配,发挥公安消防以及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抢险救援中的骨干作用。

  — 4 — 。

 (三)强化减灾委办公室能力建设。区减灾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减灾办”)在区民政局,承担区减灾委日常工作,负责全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具体工作,牵头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和规划,协同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要全面强化区减灾办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协同推进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大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指挥、统筹协调、调度等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灾害发生后,区减灾委要迅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和现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全力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并适时反馈工作信息。承担有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房屋安全评估、群众转移安置、核灾报灾等职能的单位要加强沟通,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立即进行处置。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要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监测发现的可能发生灾害的情况,适时上报区减灾办,增强预防和处置灾害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三、健全属地管理体制 ( 一 )强化灾害管理主体责任。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严格实施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原则,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灾害应对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负行业管理主体责任。对于达到由

  — 5 — 市级以上党委、政府处置的灾害,要全面组织区内力量,全力配合灾害处置各项工作。对达到区级救灾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减灾委发挥统筹指导作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主要作用。对未达到区级救灾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由受灾乡镇(街道)根据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统筹组织开展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 二 )健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指导、群众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的工作机制。针对权限在市级以上处置的特别重大或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抓好对接和承接,不折不扣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处置权限在区级的较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坚持区统筹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减灾委负责,科学规划,统筹各级资金和社会力量,统一安排部署,并由涉及乡镇(街道)具体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参与完成恢复重建工作。其他处置权限在乡镇(街道)的,由涉及乡镇(街道)全权负责,区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指导。

 ( 三 )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和规定,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制度,完善机制和程序,细化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任务。完善军地间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等信息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区直相关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保障、抢险救援、医疗防疫、恢

  — 6 — 复重建、社会动员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强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建立区、乡两级紧急救援队伍名录,充实队伍、强化培训、配置装备,完善以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公安消防等专业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地方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紧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将武警部队有关抢险救援应急力量纳入驻地应急救援力量和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军地联合保障机制,提升军地应急救援协助水平。

 四、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原则,按照省、市两级制定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行为准则,指导社会力量有序开展救灾捐赠和志愿服务,搭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落实税收优惠、人身保险、装备提供、业务培训、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行动评估和监管体系,完善救灾捐赠组织协调、信息公开和需求导向等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应对灾害的金

  — 7 — 融支持体系。根据省、市两级关于巨灾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结合全区灾害风险特点,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等巨灾风险保障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工作,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农户自愿参加、保费合理分担的机制。

 五、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一)强化灾害风险防范。牢固树立灾害风险防范理念,防患于未然,根据各类灾害发生规律定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适时发布灾情预告。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层设施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和提升成为应急避难场所,增加避难场所数量,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安置服务。实施工程建设时,务必按规定配套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和地上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和自然灾害隐患点居民搬迁避让工程,居民住房建设要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危险地带。加快补齐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短板,对沿河小区、发展大道连城桥与高速连接线路段等易涝地段要采取根本性措施,消除隐患,增强城区防涝能力。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抗灾能力。

 ( 二 )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利用各类大讲堂、讲习所等平台,定期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群众进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统筹做好“国际减灾日”

  — 8 — “世界气象日”“国家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日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把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发挥气象、水务、农牧、国土、林业等防灾减灾部门作用,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建立健全与灾害特征相适应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与责任权限。充分利用微信、短信、广播、电视等各类传播渠道,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公众覆盖面,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 三。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建设涵盖主要涉灾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的自然灾害大数据和灾害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推进跨部门防灾减灾救灾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灾害风险隐患、预报预警、灾情以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推进主要涉灾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灾后损失评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灾害损失评估联动和共享机制。健全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信息发布权限,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公众知情权。规范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舆情引导能力。重特大自然灾害首次发布时间不得超过事件发生后3小时,设立现场指挥

  — 9 — 部的由现场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未设立现场指挥部的,由事件区级处置主管部门负责,必要时由区政府负责对外发布。

 (四)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成多灾易灾乡镇、城乡社区救灾物资储备点(室)建设,增加储备救灾物资品种、数量,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区级救援物资、队伍限时到达机制,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特种应急车辆和专业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区内公路、航空应急运力储备与调运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协同保障能力。完善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应急保障预案。积极采购配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产品和先进的受灾群众安置、防汛抗旱、人员搜救、森林灭火等装备和产品,提高基层减灾和应急救灾装备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征用和补偿机制。根据市级重大救灾装备租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我区重大救灾装备租赁保障机制。

 ( 五 )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综合利用“贵州省自然灾害综合信息和应急救助指挥调度平台”, 强化救灾应急指挥、信息传递汇总、决策支持、应急保障、灾后重建能力建设,统筹协调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和力量。按照市的要求,区实现与市建立的自然灾害救助信息平台联网,综合运用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汇总、信息收集、灾害趋势分析预测、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效益效率评价等服务,为政府和部门防灾减灾

  — 10 — 救灾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和决策依据。气象、地震、国土资源、电力、通信管理等部门要推进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新方法,为防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开展救助工作提供科技支撑。鼓励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研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 ( 一 )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本方案确...

推荐访问:七星委(2020)14号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对于印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对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br 毕节市 减灾 防灾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