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完整)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完整)

时间:2022-07-01 17:2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完整)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 ——On the Teach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istory,Status Quo and System 作

 者:

 刘晓/沈希

 作者简介:

 刘晓(1982- ),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浙江 杭州 310023);沈希(1966- ),男,浙江湖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浙江 杭州 310014)。

 原发信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3 年第 11期 第 71-76 页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路径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仍存有诸多不足。进入新时期,我国亟待构建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其路径是:改善职教师资培养招生制度,拓展生源渠道和招生路径;实施“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职教师资培养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相关的制度体系;制定符合职教特色的教师专业标准。

 On the Teach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istory,Status Quo and System

 关

 键

 词:

 职教师资/培养/体系/teachers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on/system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4 年 04 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3)11-0071-06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在 2012 年 8 月底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明确了“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目标[1]。面对新目标,如何系统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教师资培养的历程,合理把握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与成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教师资培养、科研机构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主要依托职业学校自身和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来培养,培养工作注重实践性。而作为独立存在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并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职教师资培养的独立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不断壮大和提高。正是在这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对职教师资的内在需求

 越来越强烈,传统意义上的职教师资来源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这时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开辟职教师资培养的独立渠道,一个相对独立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初见端倪。

 1.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正式成立

 为了满足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恢复发展而引发的对职教师资的强烈内需,1979 年 2 月 16 日,国务院正式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增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的通知》,计划在吉林、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建立4 所本科层次的技工师范学院,为技工培训事业培养专业课教师。1984年 8 月 16 日,经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其后,河北、河南、江西、上海、安徽、北京、湖南、浙江等省市相继成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 1989 年,全国共建有 14 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专科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达一万三千余人。[2](P320)这是我国创立的专门为职业教育服务的高等师范教育类型。这种新型高师院校在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教育教学示范引导以及科研推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2.各地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职教专业课师资

 为了更加全面、快速地培养急需的职教师资,1983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编报 1983-1985 年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师资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顺利发展,必须从现在起,通过各种途径,对专业课师资进行有计划地培养。”[3]这项政策推动了全国

 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的培养工作。江苏、山东、吉林、河北等省市所属高等学校纷纷设置了职业技术师范系,有计划地为职业院校培养专业课师资。1986 年 6 月,国家教委又发出《关于在四所直属院校试办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班的通知》,规定“有关大专院校要有计划设置职业技术师范班、专业、系,纳入高校招生计划,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师资”,确定在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和大连理工学院试办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班。后又确定在山东大学试办同类的师范班,当年招生 150 人。到1988 年,全国已有 160 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职教专业,在校学生达 2.17 万人。[4](P429)

 3.普通高校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先后成立

 1989 年 10 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该学院的任务是承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管理干部及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编写培训教材,开展职教研究与信息交流。随后,国家教委又先后批准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高校设立职业技术学院或农村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有关行业部门也根据本地、本行业部门的实际需要,依托高等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应建立了三百多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二)职教师资培养的大发展阶段

  进入 90 年代,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随之进入了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职教师资培养的时代主题主要是扩大规模大发展。

 1.国家扩大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范围

 1995 年 4 月 21 日,国家教委印发《1996 年成人高等教育非师范类专科起点本科班新增招生专业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教委 1993年印发的《1994 年成人高等教育非师范类专科起点本科班招生专业范围》规定的 56 个专业已不能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1996年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起点本科班的专业中,增加园艺、果树、海水养殖、淡水渔业、畜牧、兽医、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仅限于培养职业技术学校教师。1996 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纺织大学等 14 所部(委)属高校举办新增 12 个专业的成人专升本职教师资班,总计招生 1040 人。[2]

 2.职教师资培养纳入国家师范生体系

 为了提升职教教师工作的吸引力,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1995 年 12 月国家教委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职教师资班学生享受师范生待遇的通知》。通知规定,职教师资班的学生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应享受师范生的待遇,免收学费,并实行专业奖学金制度。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经费来源由主管部门自行解决,地方院校经费来源由地方财政部门解决。

 3.职教师资培养的层次得到提升

  职教师资需要的不单单是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职业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这就意味着单纯的大学本科层次的职教师资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学校的需求,更需要一批具有优秀科研素养的硕士层次的人才,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1987 年,华东师范大学首个硕士点成立,随后天津大学等一批实力较强、基础雄厚的大学也相继开始了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批从事职业教育的高级人才,初步满足了当时职业教育发展对高层次理论人才的需求。

 (三)职教师资培养的多元阶段

 进入 21 世纪,职业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也得到发展,并逐渐健全和完善。

 1.职教师资培养的渠道走向多元

 进入新世纪,随着党和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高层次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拓展职教师资培养的类型和规格,适应社会大工业生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解决职业院校硕士层次的高级“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办于 2000 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开始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年,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 13 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始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中通过推荐、报名、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

 伍的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品味,推动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应了中职学校等部门的需要。

 2.职教师资培养走向国际舞台

 2006 年 3 月,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国际合作计划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教育部高教司、浙江省教育厅主办。会议重点讨论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与培训的对外合作需求,并讨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和加强对外合作的途径。此外,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技术职业教育“双硕士培训合作项目”,较成功地培养出一批社会亟需的职教师资,直接学习并借鉴了国外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受到求学者与职业学校的欢迎。

 3.职教师资培养走向多元合作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职教师资的培养也需要加强政府、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多元合作。2007 年 12 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探索以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海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为纽带的新型省、校合作模式。2010 年 7 月,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在杭州成立国内首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集团。2010 年初,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吉林省教育厅支持下,牵头组建由职技高师(职教师资培养单位)、职业院校(职教师资用人单

 位)、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覆盖全省的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2011 年开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先后与广西、西藏、新疆以及浙江温岭合作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多方联手,充分发挥了各方主体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以破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4.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保障更加完善

 2001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教师教育”的概念。同年 11 月,在南京召开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建立多元、开放、专业化、高层次、具有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大促进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2011 年 12 月 24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 号),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构建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主要内容。2012 年 8 月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又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1]

  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中,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在体系上是一个从独立到发展完善;在力量上是一个由弱到强;在地位上是一个逐步重视的过程。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不论在体系、数量与质量,还是地位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提高。

 (一)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较为完整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纵向上层次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在上世纪我国推出硕士层次教师培养以后,2001 年,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学博士点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至此共有49 家硕士点单位和十余家博士点单位,为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师资。逐渐完善起来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高层次职教人才的培养及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横向上渠道不断拓展,形成了涵盖全日制、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合培养等不同门类的教师培养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品味,推动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应了中职学校等部门的需要。自此,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格局,为今后高层次职教人才的培养及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形成了多渠道师资培养路径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单一主体的时期,先后拓展了普通高校建立二级学院以及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种培养...

推荐访问: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 职教 师资 构建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