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阅中解“惑”,读中导“学”(完整文档)

阅中解“惑”,读中导“学”(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06 09:1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中解“惑”,读中导“学”(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阅中解“惑”,读中导“学”(完整文档)

 

 阅中解“惑”,读中导“学”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作

 者:

 林运来

 作者简介:

 林运来,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原发信息: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西安)2015 年第 20159 上期 第 66-68 页

 内容提要:

 阅读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最基本途径.教师进行专业阅读,可以解答教学困惑;激发写作欲望,提升写作水平;养成终身学习、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关

 键

 词:

 专业成长/专业发展/专业阅读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6 年 01 期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没有真正关注自身专业的发展.嘴上批评学生“屡教不改”,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本教案用很多年,教书之人不读书,教学总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和循环,大都是“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教师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做好教学工作的.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方面,理应有

 更为前瞻的视野、更为敏锐的嗅觉,付出更为坚定的努力,因此,阅读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教育而言,阅读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最基本途径.没有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1].

  一、阅读的意义

  1.解惑——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大多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在书籍中找到答案,这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一个学习、实践、思考、提高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教师如果没有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

  此题是 2015 年福建省质检数学文科卷第 22 题,试题第(Ⅲ)问引发了我校高三数学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参考答案为什么想到计算

 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怎么给学生解释?这些问题让教师纠结不已,后来上网查询得知这类问题属于“函数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就找来相关文献[2]~[4]阅读和学习,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处理这

 类问题的一般策略,明晰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向,克服了讲解的盲目性,而且在讲评中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课后推荐优秀学生自学这几篇论文,学生还给教师带来了惊喜,探究得出此题第(Ⅲ)问的一种“优美”解法.

 所以 g(t)在(-∞,0)上为增函数.

 中国古代就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的理念,就阐述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际上已经指出了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可能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解惑”,解学生之惑.但在教学中,教师也会不断碰到、产生新的“困惑”,教师如何“解己之惑”呢?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由课内走向课外,专业阅读不失为一条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专业阅读,在积累知识、获取信息、抚慰心灵、积累力量的同时,是帮助您找到改变自己教育生态的全新切入点[1].

  2.促写——好风送我上青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著则失.”教师只有通过“述”才能使自己得到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群体的公共知识,使自己更加明道,使同行能够闻道.优秀教师充分认识到表述自己教学思想的重要性,不辞辛苦地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如李吉林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这些论文和著作很多得了奖.但是,李吉林老师谈到她写作的目的不是

 为了获奖,而是觉得通过写可以把零乱的思想、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更加清晰和深刻.她认为撰写文章的过程是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业务进修”过程[5].

  “读能促写”.这里“促”有两层含义,一是“促使”,二是“促进”.只要是认真、细心地阅读,总有一些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会“驱动”我们思考,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把这些心得体会记下来,针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不仅能提高表达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见解的能力,使自己悟到的教学道理通过言论得以彰显,照亮自己和他人的专业发展路程,而且会让我们收获颇丰.

  案例 2:妙用诗歌对联,打造诗意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写一些数学诗歌、对联,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尝试打造诗意化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之余也会把一些流行歌曲改编成数学版的,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在读到文献[6]后,让笔者备受启发.特别是栏目主持人张奠宙先生的点评语“在数学课堂上,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会不会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期待着.”更让笔者鼓起勇气,把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进诗歌、对联、流行歌曲的一些做法撰写成文献[7],成稿后又得到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经过不断修改和打磨,最终得以刊发.

  工作至今,笔者发表百余篇论文,这更多得益于自己平时的专业阅读.阅读始终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永远是创作灵感的来源.特别是阅读数学期刊,更容易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因为数学期刊中既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介绍,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展示,如果教师经常认真地阅读,就能汲取丰富

 的营养[8].通过阅读优秀期刊,不仅能够得到多位数学编辑的专业帮助,而且能分享全国数以万计优秀同行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思考,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3.刷新——茅檐长扫净无苔

  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综合素养的竞争.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如何,决定了他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而通过阅读,巧借外力发展自己,又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阅读,是对精神世界的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饱满的现代人.

  孙云晓老师说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使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达到真实而臻于完善的境界,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案例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之后,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集合,主要包括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是“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教学至今,笔者始终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没什么好讲的,就按照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进行讲解,对于“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规定,也就硬“塞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疑问:“ 不是集合 A 的子集”(理

 由是:既然空集中不含任何元素,那么根本谈不上“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集合 A”,不符合子集的定义).若有学生问为什么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笔者可能会说:“就你问题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能把皮球踢给学生:“你们说呢?”让学生乱说一气,耽误时间;还可能会说:“你真会动脑子,我们下课后再研究好不好?你去查一下资料,我也去查一下资料.”拖住学生;甚至还会这样说:“这是约定俗成,知道吗?约定俗成是不讲为什么的,就像你叫的名字一样!”震住学生.

  近期读到陆学政老师的文章[9],笔者受到极大的震撼,深感自己处理这节内容时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且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陆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规定的教学方法,令人眼前一亮,让自己认识到教了很多年,自认为很简单的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挖掘.

  关于教师工作的新定位: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就是指我们应当将教学研究渗透于自己的全部工作,这应成为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郑毓信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不能因为教材内容简单而无所作为,而应琢磨如何在教材“不可说”的地方找到说法.把数学的学术形态,回归到原生形态,建构为教育形态,最终打造为活动形态(裴光亚语).课堂一分钟,课外十年功.教师要博览群书,争做“杂家”,通过学习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在教学中才能逐渐告别“震”字

 决、“拖”字决、“吓”字决,开发课程资源才会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学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

  对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外部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转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等[5].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是自主成长,而不是靠外地学习、学校培训、继续教育等外在方式可以达到目的的[8].对教师而言,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通过专业阅读,就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阅读驱动写作,就能使我们不断地攀升.读写互动,相辅相成,就能振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

  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姿态,是对抗麻木的最佳武器.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教师是“教书之人”,学生是“读书之人”,师生之间最大的交集是“书”,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把目光聚焦在书上,用阅读代替说教,用思考代替争吵,用文化浸润灵魂,让校园弥漫书香,也许,很多矛盾就能够自然化解,很多难题就能够找到答案[10].

推荐访问:阅中解“惑”,读中导“学” 完整 文档 阅中解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