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3 20:4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识和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朝的送别诗,指课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释诗题。

 读了诗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再齐读。

 3、简介作者。

 诗题读懂了,那你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学生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王维介简: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师读完苏轼的评价后说:是这样的吗?我们现在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二、读诗句,晓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

 打开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1.自由读 。2.反复朗读,直到把诗读正确读的很有味道为止。

 2.指名读 ,正音。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尽】

 3.初步解释诗意。读了那么多遍古诗,能告诉我你理解了哪句诗?(此处不要求深挖,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画中物 1)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2)你想画些什么?(边交流边板书: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2、画中情 预设一:渭城的景 ①、 过渡语:是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 指导朗读第一句。

 ③、 柳:道路两旁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④、 指导朗读第二句。

 ⑤、 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清新、清爽)

 ⑥、 指名朗读一二句诗。

 ⑦、 齐读一二句诗。

 ⑧、 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呀!(师补充板书:图)

 过渡:杨柳不识人间情,抽枝长叶笑春风。课件出示关于柳的诗句 ①、 有什么发现?(都有柳)为什么他们的送别诗中都有柳呢?你们猜一猜。

 ②、 你觉得王维看到这青青的柳树,他感受到了什么?读一二两句,谈谈一二句诗的意思。

 ⑨、 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还是什么?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预设二:美酒 故人 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③、 课件出示地图。

 【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 3000 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④、 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师: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了图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词? ⑤、 出示课件。

 ⑥、 对比评读,(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

 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⑦、 品酒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 指导朗读。

 ⑧ 、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书:相送情)。

 ⑨ 齐读三四句诗。

 ⑩ 解释三四句诗。

 四、赏读古诗。

 1、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读全诗 (配乐)

 2、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样的心情?(伤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的王维留下的诗句。(师读诗题,学生接下去读。)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我们来欣赏课件《阳关三叠》)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教师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3、听着这伤感的旋律,让我们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静静地抄写一遍。

 4、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把它背出来。

 五、明古风,体味别意。

 1、出示课件。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老师还搜集了一些送别的诗句? 2、情境运用。

 你跟朋友离别的时候,你想告诉友人: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时,你会慷慨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的船走远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你会吟上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朋友依依惜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疲此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你会吟上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或: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教师总结。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

 教学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朝雨客舍柳色图 美酒故人相送情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垫江县汪家小学:夏鹏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听曲入诗

 1.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

 二、读诗 师: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吗?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 补充有关王维的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现存诗 400 余首。

 师: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正确朗读题目,相机理解使、安西的大意)

 师:是呀,王维在渭城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知心朋友离别,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来,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

 指名朗读古诗。同学互评(根据情况提出评议范围:语音、语气、轻重、停顿),教师相机做出引导。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品诗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呀,我也想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 教师配乐(二胡曲《阳关三叠》)朗读古诗,学生闭着眼睛听,想象眼前看到了些什么景象? 指名交流 第一二行重点理解渭城雨后景色的美(柳色很美,空气清新,客舍舒适,朋友知音),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到那份美。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就是这样心心相通的朋友,分手了。到哪里去了? 第三四行重点通过渭城到安西路途的遥远去感受离别的伤感,从酒中品出离别之情。

 (投影出示阳关图)

 师:这就是阳关故址,朝代更迭,战火摧残,昔日的雄关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这满目的荒凉供人凭吊。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无尽的黄沙。除了沙漠还

 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不到家乡秀丽的风景,再难遇故土知心的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呀!

 (投影出示路线图)

 这一去,从陕西渭城出发,途经宁夏、甘肃,再到新疆库车,跨越半个多中国,整整 3000 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茫茫戈壁。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这一别,相见不知何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师: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该怎么样读啊?来,我为大家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二胡曲《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师:是呀,这一别,相见了无期呀!我的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 „ 指一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师生反复品酒,品出其中的伤悲,离愁,难分难舍。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师生举杯,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唱诗

 师:同学们,当诗人的情感读啊读,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一刻,读已不能足已表达他这种情感。那我们就是来唱了。这首诗的唱曲很有名,叫《阳关三叠》。

 音乐响起。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15.《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回小 张丽娜 教学内容:

 s 版语文第十二册 15《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吟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入学以来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唐诗吧。是啊,唐诗是不仅是我国文学桂冠上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尽管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许多诗篇还是广为传诵。咱们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积累的唐诗多。我说第一句,大家往下接。(鹿柴等四首)

 2.出示课件介绍王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简介元 二、安西以及时代背景。

 4.简介时代背景。

 5.过渡:分别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要求把诗句读得正确、通顺。

 2.指名读。

 3.用古人的方法再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同学们,诗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并思考王维在送别之时写了什么内容。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读懂诗意。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

 2.体会美景。

 离别之际,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呢?这些景物同时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总结:这些都是极为平常的眼前景物,在王维的笔下却风光如画。正如苏轼评价的 “诗中有画”呀!

 3.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

 解释诗句意思。

 2.深解元二,品读诗句。

 离别之际的一声呼唤拉开了记忆的大门: 在那芳草萋萋、花红柳绿的春日,他们…… 在那烈日炎炎、虫鸣蝉唱的午后,他们…… 在那天高云淡、秋色连波的湖面,他们…… 在那深邃幽静、漫天飞雪的冬夜,他们…… 师总结:往事虽陈旧却是那样的温馨,友情如美酒越久越甘甜 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生读)

 3.“身临”安西,品读诗句。

 播放视频,学生用词语来形容安西的特点。

 师引导: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渭城这儿杨柳依依,安西那儿…… 渭城这儿老朋故友,安西那儿…… 想到你孤身漂泊,端起酒杯,来(生读)

 想到你路途艰辛,端起酒杯,来(生读)

 想到你前途渺茫,端起酒杯,来(生读)

 4.相见无期,品读诗句。

 师引导: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端起酒杯(生读)

 5.故人离去,品读诗句。

 事实是元二还在安西之时,王维就去世了,当元二再回到渭城之时,元二不禁轻轻地吟道(生读)

 6.师总结。

 四、欣赏送别诗。

 过渡: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情怀,却有不一样的送别,咱们再来欣赏几首送别诗。

 五、总结全诗,跟唱歌曲。

 我们再看王维这首诗,语言明朗朴实,毫无修饰之词,却高度浓缩地表达了千古离人所共有而谁都...

推荐访问:《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安西 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