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文:增效减负背景下让探究更加有效尝试和思考(范文推荐)

论文:增效减负背景下让探究更加有效尝试和思考(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28 20:3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增效减负背景下让探究更加有效尝试和思考(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论文:增效减负背景下让探究更加有效尝试和思考(范文推荐)

 

 增效减负 背景 下 让探究更加有效 的尝试和思考

 【摘

 :

 要】:随着"增效减负"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笔者试从平时的教学出发, 结合笔者的科学教学实践对如何增效减负进行了探讨,谈谈自己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增效减负;探究;有效;课堂效益;学习兴趣;

 【正

 文】:

  科学课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以往的自然课相比,更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科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重增效减负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当前,“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向着真理的方向多迈一步,真理将变成谬误。”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相信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自小在应试教育中成长,思想已形成一种框架和定性,一时半刻无法领略其要旨。然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所谓增效减负,就是增加效益或效能,减轻负担。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力推进增效减负进程。学生的探究活动要以增效减负为基础,所以增效减负对于探究实验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呢?如何更好地推进“增效减负”?以笔者所教的科学学科为例,浅谈一二。

 一、《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

 《科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点建设的综合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诸多学科领域,《科学》既体现了自然科学的系统性,又可增添各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新的学科领域,诸如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同时还可以删减各课程中陈旧的知识,对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大有裨益。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深远影响,以及当前学生高强度的学业负担处境,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要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等方面加以积极的探究,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授之以渔,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

 当前,担任《科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有少部分尚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对教师而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情况,适应新要求,拓宽知识面,把握各学科间知识的来龙去脉,吃透这几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而言,他们已习惯于对零星庞杂知识的机械记忆,习惯于题海战术,

  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苦学。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特征,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善于探究和创新,实现从苦学—乐学—好学—善学的转变。

 二、增效 减负 的教学策略 :

 1 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引发学生的认知欲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态度,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例如科学教材“玩镜子”一课的教学,我想到了“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几乎是天天见,天天用,有的学生还用它当玩具呢!因此,“玩镜子”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有很多玩法。为了让同学们把镜子玩得更精彩并从玩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想看一看自己后面的头发梳得整齐不整齐。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可行的办法,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学生一听是帮老师,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老师,我知道,只要用两个镜子,一个放在前面,一个放在后面就能看到。”“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在家的时候玩过。”“那你们还怎么子玩过镜子?”学生的情绪更高涨了,有的说,对着镜子梳头;有的说,对着镜子照人;有的说,对着太阳,光就射到墙上去了……我接着引导:“同学们的玩法还真不少,那么,关于镜子你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呢?”“为什么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为什么子镜子能照亮物体”“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太阳光?”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我趁机鼓励学生:“同学们真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闪就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玩镜子的活动,看哪个小组在玩的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最多。”这样,玩镜子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因此,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内,要尽快地让学生接触探究的事物,思考需要探究的问题。而且这种事物或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集中到要探究的事物或问题上,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 2 、留足时间,鼓励学生猜想 。

 教学中要根据有关内容和或有关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例如,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当学生把木块、石块、泡沫块、玻璃球、大头针、小瓶、气球等物体放入水中后。发现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此时,我加以引导,及时提出问题:“依据观察现象,你们会产生一些什么新的想法和新的问题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吧,”学生 1 说:轻的物体都浮在水面上,重的物体都沉到水底,学生 2 说:大头针多轻呀,它却沉到水底了,小瓶比大头针重多了,可沉在水面上。学生 3 说:看来浮与沉与物体的轻重没关系。学生 4 说:木头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呢?学生 2 又说:会不会有什么力量在托着它?可能是水给它的力量吧。学生 5 说:既然水有力量托住木块,可石块怎么沉到水底去了。学生 6 说:可能水的这种力量托不住它吧……同学们经过一番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猜想与假设。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

  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3 3 、 善于引导,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实践,让学生依据计划自主实施实验探究。例如,教学《有趣孤磁铁》一课时,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果是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跟着做的话,课堂上虽然井然有序,但是到头来学生除了知道磁铁的性质外,什么也得不到长进。于是,我考虑再三,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玩”磁铁,让他们通过玩,自己发现问题。顿时探究的气氛十分热迾,有的说:“老师,我发现只要是同一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它们就互相推。”有的说:“老师,我发现只要是颜色不一样的,它们就会吸在一起。”有的说:“我发现铁屑盒里的铁屑跟着磁铁走。”还有的说:还有的说:“我发现了磁铁不停的转,指南针就不停地转。”……学生的兴趣特别高涨,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磁铁的性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使自己有了真正的长进。

 4 4 、 交流信息,归纳总结 。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交流,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再现探究过程的轨迹。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归纳、自主构建新知识。

 这样构建的知识才是符合儿童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活知识”。例如《灯炮亮了》一课的教学,点亮小灯炮的探究活动完成后,我把各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的电路图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互相交流每一幅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帮助改进电路图。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点亮小灯炮的不同连接方法,学会了用文字或符号表示探究结果,又构建了“电路”概念,努力实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5 5 、 拓展延伸,激发创新思维 。

 把探究产生的结论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广泛联系实际进行后续的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拓展和延伸,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学习了《弹簧的学问》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弹力原理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一周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现场展评。有的学生设计中使用了尽可能多的弹力材料,如:海绵块、弹簧、橡皮筋、气球,运用弹力、压缩空气、空气浮力等能缓冲振荡的原理,设计的装置从五层楼落下鸡蛋都摔不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是不可小瞧!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们还任重道远。只有从根本上真正端正科学教学思想,提高科学课堂效益,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未来,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使科学教学呈现一片丰富多彩的景象。

 【 参考 文献 】

 :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 罗星凯 3、《探究性学习》

 4、《科学探究 18 条原则》 任长松

  5、《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刘默耕 6、.《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

 《有效教学论》

 高慎英,刘良华.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推荐访问:论文:增效减负背景下让探究更加有效尝试和思考 增效 减负 探究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