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原则

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原则

时间:2022-06-28 10:50: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原则,供大家参考。

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原则

 

 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语法研究原则 `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结合问题,同时对于其语法研究原则中出现的标准做适度研究。笔者观点,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关键在于语言观,并非是策略层面出现问题。实际上语言之间差距不是意义上的差别,是呈现意义的策略差别,也就是采取的形式。语法在形式上具体指的是语言和词语两者合二为一,实际上也就成就了形式和意义的融合,形式着手,意义才能被诠释。所谓三个平面具体是通过语句的结构体现出来的语言意义。

 关键词 :意义

 形式

 语法研究

 三个平面 1引言 1.1语法研究的原则 至于意义与形式的结合问题要追溯到50年代以后,当时的语言研究机构就已经对两者结合的问题做出表述。至于结合方法的讨论引发了一大批学者的围观。有学者就两者的结合问题提出2点见解:第一,语言的语法形式都是从言语的贯串性中呈现出来的,单个的词语是无法证明语法形式的;第二,语法形式存在的意义是解读语法意义,进行语法讨论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任然不能够将语法研究的根本思想定位到意义中去,再去探求其表现形式如何。上述观点充分表达了语法研究的原则性要求1 。”:

 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召开的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议,焦点定位在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层面上,作为语言的根本属性,语言的模式特征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众多的学者认为:“语法研究的基本原则在于通过形式表达阐述意义内涵2 ” ② 知名学者少警民现身在其著作汉《语语法学史》中就结构主义学者的语法研究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结构主义理论对于语法研究意义重大,但是该研究缺乏全面性,语法研究以意义作为出发点探讨形式也是值得考究的3 。

 ③ 《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一书中提出概括性结论认为,此前的语法研究中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需要多加注意,首先,语法研究必须依赖形式,不允许考虑意义方面。显而易见,该结论太过绝对,违背文化发展;其次,认为语义分析就是形式判断。这种说法太过广泛,抹杀了形势分析的特点 4 .

 ④ 事实证明邵先生的观点非常典型鞭辟入里,或者我们应该改变语法研究不能以意义为基础的想法。

 1.2 语法研究三重面

 进入80年代关于语法研究的讨论更加热烈,其中代表性的有胡裕树老师。胡裕树老师在其他学者的基础上认真推敲,并结合实际将语法研究分成三个层面,自从三个平面理论引入公众以来,语法学界广泛关注。尽管该理论异常突出,但是新兴理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继承与发展之后,意义和形式为体得到解决,三个平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语法研究中的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问题,不能单纯的看作是哪里下手的策略问题,关键还是语言观在原则上的体现,是对于语言根本特征的研

 究,但是这个本质特点理论的起步较晚,理论支撑不足,所以研究人员对于两者的结合问题显得非常窘迫。

 2 形式是语言的本质特点 2.1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

 语言学家德· 家绪尔曾经提出: “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5 。” 无论是消息还是想法都是经过传播的东西,语言符号的出现,使需要被传播的东西有了载体。所以说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谁也不能脱离谁,所谓内容都是被形式传达的意义,这种意义无法用肉眼观察,但是作为形式却是能够看见的,直观的,作为物质的承载着存在着。

 因此,内容的存在及其表现特征都是由形式决定的,载体不同,内容表达的含义就不一致。就如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的诗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鸦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作是诗人面对画作有感而发,尽管该画作早已经不知去向,但是阅读该诗之后,你会感到自己身临其境,周围有刚刚开好的桃花朵朵,有江水碧蓝幽静,岸边满地青青小草,此时逢春河豚水中嬉戏。

 画作中表现的内容与诗作中的意境不谋而合,不一样的是画作用画笔、水墨、浓淡呈现出来。诗作通过格调、平仄展现画面。于是欣赏着就可以根据画面的直观性看出景物;同时也可以根据诗作的意境想象出画面景象。因此,语言学者索绪尔才大胆设想,语言符号堪比做文字,语言符号可以成为典礼的代表,也可以成为典型的标志。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比拟关键在于符号作为工具,都能将思想,意识有效地传达出去。正如勉斯基说: “ 意义, 不单单是语言的附属、不论是什么样的符号系统或者别的语言形式都有自己独有的内涵。实际上,语言相比较于其他的符号系统而言,差别不是内涵,关键是结构形式,也就是内涵的载体是什么。所以说在进行语言学的研究中,关键点不是内涵,内涵仅仅作为一种 结构性辅助,最重要的是结构,也就是载体或者说是形式”6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符号或者是其他符号进行比对之后,发现,意义是表现形式的一种辅助。

 2.2 形式是语言的本质特点 仅仅从语言符号系统来讲,它是包含语音和含义的两个结构,声音是一种载体,意义是被传递的消息,两个方面互为依存。在索绪尔的观念里,声音和含义是纸张的两面,其中内涵是正面性的东西,语言是背面性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够将两者割裂。也就是说,存在与语言之中,语音可以脱离观念而存在,但是观念不可以脱离声音7

 . 事实上,语言的载体和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当两者处于语言层次环境中,两者可以相互变换位置,也就是形式和含义可以发生换位。当环境变为语索层级,音位变成了传达信息的载体,语索则成为被传达的内容;当处于次的层级环境下,语素则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词要将含义表达出来,必然要联系到相关内容;当处于短语层级环境下,词语词之间的结合变成为形式的一种,其内涵就是需要被传达的内容,在语句环境下,短语的构成形式作为载体,句子传达的观念情感便是内容。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别,并非是含义上的异样,否则根本没有办法传达含义。关键还是在语言层级上,当音位,短语,单词等等组合到一起的时候,由于组合关系各种各样,所以就导致了形式上的千差万别。所以才能够断定,语言研究的关键在于重点把握传达含义的结构特点,却不是其他什么。因此,索绪尔才发出这样的呼吁:“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同时点明了当下的学术研究中,研究者忽视了真理的探讨,

 我们的观点中存在的失误,当我们对于语言中呈现出的事实的错误之处,我们都会觉得是语言本质引发的8 。”索绪尔口中的语言是形式. 具体说明了系统内部的构成关系,关键点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是不统一的一面,并非涉及实质性关系。我们的观点是词语和句子都是由具象中抽象出来的规则。构成了语言的根本。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敢于说出语言是载体,形式是其根本呢? 2.3 语言的形式和关系依赖科学抽象 通常认为“ 语言是形式” 这是科学抽象出来的本质,事实上众多的事物也只有经过科学的抽象才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或者是根本特征,尤其进行研究才有基础可循。恩格斯这样说,作为纯数学主要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基础的。这种基础本就是抽象环境下的形式,但是作为研究仍然要将其变成无关联的东西,这样相互之间便完全没有牵连9。

 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事物只研究它的形式和关系的必要可行性,这便是科学发展对研究提出的要求。“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只有复杂项的代数。”10

 我们的观点也是如此,重点对语言的形式和关系的探讨是必要可行的。

 .2 .4 形式到意义——语法研究的通则

  假如肯定了,形式是语言的根本,那么语法研究的基础就只能够基于形式进行,不在涉及含义方面,由此也就成为了语言观的关键。实际上这一方面的研究,此前的学者很早就提及了,并且应经深入实践,成果显著。我同样认为语法才是研究的出发点,但是这种同意并不是说抛开意义,因为意义是讨论的最终环节。所以做研究不能将意义作为出发点,并且研究结论要和意义相合,那么就更不能够以意义为起点,否则主管压过客观,主观主义论调明显。11

 胡裕树、张斌先生的观点是最好的证明12 朱德照学者也曾经指出:语法结构有自己的原则,不能够受意义约束 13 由此证明“ 语法研究要先形式后意” 。

 3 从形式到意义的分析程序 3.1语法研究应着重形式分析 ,

  语言是用来表述事情的,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语法是语言中的一种讲究方式,通过语法来规范语言,语法可以将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含义统一到一块。在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形式,形式是语言的基础性架构,在对语言进行描述时应该十分注重语言的语法结构,如果语言描述没有形式的话就丧失了语言的魅力。在对语言进行描述是不应该把意义当作一个准绳,意义是语言的灵魂,不将其作为标准并不是摒弃不用,而是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通过形式化描述将语言的意义突出出来,这也是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语言应该是从形式然后逐渐延伸到意义的。

 语法是需要一个注意的方面,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互组成了语言架构。在对语法进行研究时,需要对短语、句子等进行抽象理解,这些组成语言的元素并不能具体的单个解释,在不同的语言意境下这些元素是有不同含义的,因此要对其进行抽象理解。语法包括了形式和感念等,通过这些统一组成语法,在对语言进行描述时还可以通过语言结构和语境、层次等来对其进行强化描述,所以说语言的意义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影响。

 我们在对语法进行研究时,语法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不烦,但是语法形式不单指一种,语法形式包括了组成语言的所有组成元素的表现结构,在对语法进行理解时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推究。在语言中,一个名词可以由不同的元

 素来进行修饰,名词一般是由单位的,比如:个、头、位等等,而且名词的背后也可以加一些助词来进行修饰。再把这些名词和其他修饰词组合到一起后便形成了语法,语法形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不同元素之间相互组合的。语言的语法要与语言的整体结构相一致,通过元素的子系统组成语言的统一系统。

 在对语法的形式研究完成之后,还要对语法形式和意义进行统一分析,对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阐述,比如“一个代表”,这个例子中包含了单位和名词,单位是一个数量词,“一个”表示了“代表”的数量,对该例子进行分析,他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属于名词短语,这是从语言的结构上来分析的。在一定的结构意义上,这个例子还可以进行延伸,可以把语言向动作方向发展,加入动词元素。语言的语法是存在联系和差别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意义,这个意思是指一个相同的符号在不同的意境下会存在着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语音、语素以及词语等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所以我们做研究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形式上,不能从意义出发,形式关系的形成不是任意而为的,总是受到某些因素的约束。诸如, “家,条”等词前面能够搭配相关联的数量词“一家、一条”等等, 其含义涉及约束相关关系,专门传达某种意义, 相反的例如“看、闻”等词的前面就无法与同数量词进行搭配表示某种相关关系;但是如果, “看、闻”与 “到、着、过”等词进行搭配, 表示“体”的语法意义, 但是诸如“家、条 ” 等词后面却无法与“到、着、过”进行搭配。这种约束的基础是语义,其表现形式是语法。也就是说只要是存在能够相互搭配的词语,那么两者的组合一定能够产生特别的意义。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两个词语之间无法生成结合关系,那么这两个词就不存在相关意义。不难看出, 我们上面说的结合关系就必然预定是有意义的语法形式. 它不同于数学可穷尽的排列组合关系。根据上述结论能够发现,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更进一层的的语法形式,都具有本身的特殊性质,并且与意义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个不可割裂开来。可以比作是人的肉体和魂魄,肉体死亡魂飞魄散。魂魄飘远肉体就没有了生机。所以,我们都认定,形式对于语法意义的重要性在于形式的载体性质,所以研究语法要重视形式,找到形式也就找到了意义的存在,从而意义的探讨和阐释都能够实现。

 3. 2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涉足句法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 , 如歧义句的分解, 不同动词与名词相结合的种种语义关系, 这些是不是语法意义呢?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它是由动词、名词等次范畴相互结合的深层语义关系, 仍然属干关系意义、结构意义和类意义的范畴。我们也举一些实例再来看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分析程序。

 关于歧义结构的分解, 朱德熙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和“咬死了猎人的/拘”分析的层次不同就化解了歧义。朱先生运用变换方法分析了“狭义同构”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不同。例如“门外点着灯”可以变换成“灯点在(得)门外”, 而“屋里开着会”却不能变换成“会开在( 得)屋里”。由于变换形式不同, 就可以说前者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存在”. 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 后者的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 着眼点是时间15 。又如“在黑板上写字”可以变换成“把字写在黑板上”, 而“在飞机上看书”却不能变换成“, 把书看在飞机上”。这就看出前者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 后者表示的是事件发生的处所16 。朱先生把变换上升到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概括, 提出“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 指出“变换

 式矩阵里的句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表现出一系列的平行性”17 。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重要理论和分析方法。

 怎样理解从形式入手去发现意义和解释意义的分析程序呢? 就歧义句来说, 有些语法歧义句( 我们只管语法歧义句) 是层次不同, 就从层次上入手。...

推荐访问:再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原则 相结合 再谈 语法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