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完整文档)

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26 17:5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完整文档)

 

 题 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 企业不敢要钱,因为要投资的话,企业对现阶段投资预期、投资方向、投资结果都不清楚,这些融资借来是要还的,同时消费者因为预期不清楚也不敢消费。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收缩了一半左右的原因是投资人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你再增加货币供给,也没法启动投资和启动消费。

  01. 三十三条措施刺激作用有限

 根据去年年底经济会议和今年三月初的两会,今年国家经济的总体战略叫稳中求进:稳字当头,以稳为主。国家提出 2022年的GDP增长目标是5.5%,这个目标和过去相比并不是太高。

 但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指标并未达成,一季度增长率只有 4.8%,个人预期第二季度可能更糟糕一些,所以最近我们要保经济大盘、稳定大盘,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三十三条举措,要保证国家三季度经济增长远超二季度,否则,今年 5.5%的目标可能很难完成。

 三十三条举措中有两项大家很关注,一个就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分三个方面:

 1. 减免或缓缴税费

 通过税费的方式来推动企业的增长,其中减免税费达 2.46万亿,是近几年最大额的一次。但最近我在企业调研,发现企业的反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因为相关企业反映其两

 个月都没有开业,没有营业就没有产生税收,减免对这类企业而言没有意义,所以这个政策对一些经营正常的企业是有作用的,但是对疫情期间受损害较大的企业可能作用不大,而且缓缴并不意味着不交,这个政策有作用,但不是想象那么有力。

 2. 补贴

 通过对企业的补贴让企业进入正常的经营过程,但是因为补贴数量不大,所以对受到重创的企业实际作用并不大,而且补贴的前提是必须复工复产,这些企业现在无法复工复产,就不能享受补贴。

 3. 加强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只能搞公共产品投资,主要集中于八个要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城市化、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但目前八个要点的投资占比总投资不到 30%,如果没有别的投资,仅靠公共产品投资的增长,很难恢复到我们应有的目标。

 所以分析下来,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政策三大刺激实际上是有作用的,但并不是靠它就能恢复整个经济增长,可能背后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除财政政策外,还要想别的办法。

 第二个大家关注的举措是货币政策,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增加货币供给,二是减少经营成本,例如降息,从目前的操作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太好,四月份我们 M2(广义货币供

 应量)增长速度 10.5%,但实际货币需求大规模收缩,4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91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9468 亿元。也就是钱拿出来,但是大家不要钱,一方面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之快,一方面实际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度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减了一半,新增货币需求不到一万亿,大家不需要货币。我们调研发现:企业不敢要钱,因为要投资的话,企业对现阶段投资预期、投资方向、投资结果都不清楚,这些融资借来是要还的,同时消费者因为预期不清楚也不敢消费。

 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收缩了一半左右的原因是投资人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你再增加货币供给,也没法启动投资和启动消费。

 为什么?因为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解决,如果仅靠货币供给增长、货币使用成本降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的,但如果不解决深层次问题,经济在三季度恢复的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现在要思考深层次问题如何解决,否则投资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限制。

 02.破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 什么是深层次问题,可能就是对今年的判断当中: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第一预期转弱,不看好未来,业绩不好就没有信心。信心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心不足将很难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第二重压力就是需求收缩,整个市场需求大规模收缩,没有需求就没有

 增长。第三重压力就是供给冲击,生产体系受到冲击,增长肯定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如果要保证经济在第三季度恢复常态增长,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三重压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结局就是投资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外部政策再怎么起作用,恐怕也难以达到目标。

 第一重压力:预期转弱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好,因此信心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没有内在动力。为什么出现预期转弱?我们做了一个大数据分析,发现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去年年初,国家提出 “ 三次分配共同富裕 ” 概念

 预期转弱,就是指信心不足。

 我们研究发现主要是企业家的预期转弱,对未来预期不是太好。我们看了一下,可能与目前的一些结构政策调整有关,比如两个提法对他们影响比较大,一是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我的感觉是刚提出来以后,好多企业问我是不是要打富济贫,是不是要搞平均主义,有的人问我要不要赶快移民。我很吃惊,因为三次分配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

 在座的都知道,三次分配的第一次分配叫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谁的效率高谁就收入高。效率原则贯彻整个市场化过程,企业竞争力强利润就高,个人贡献大收入就高,效率原则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分配原则,也是创造蛋糕的

 原则,所以第一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整个市场化的竞争过程表现为所谓的第一次分配。

 第二次分配是所谓的再分配,再分配强调公平原则,就是把太高的收入往下压,太低收入往上提,靠两个制度,一是税收,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把太高的压一下,社会保障制度把太低的提一下,实现整个社会的平衡,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公平就叫再次分配强调公平原则,主要调节太大的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调整之后还非常有钱的人,像有人上市之后,股权变现几十个亿成百亿上千亿,这种人就要进入所谓第三次分配,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而且背后是以所谓的捐赠为实现形式。这个捐赠的钱不是用来扶贫,是进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通过科技创新,来带动整个民族的福祉,所以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以捐赠为方式,而且这个钱不是用于解决收入差距,是用于科技创新。

 三次分配是三种原则的统一,效率原则、公平原则、道德原则。这三条原则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有人理解上可能有问题,这种三次分配不是打富济贫,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既是强调高效率的创造蛋糕,也强调更好的分配蛋糕,这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而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社会阶层收入都会适度增加,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大家财富都一样,

 永远有差别的,而是强调所有社会阶层的收入都能使国家的发展相应增长,就叫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理论、共同富裕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更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我估计可能有人误解了,理解错了,导致企业家们很紧张。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讲清楚,尤其是让企业界知道我们不会打富济贫,更不会搞平均主义,否则大家对未来预期不好,当然就不可能投资,不可能增加消费。

 原因二:

 “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 的概念引发打击资本的担心

 预期转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提出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概念,而且陆续在资本扩张的一些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导致人们以为国家要打击资本,所以企业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判断,以为我们要打击资本,就会非常紧张,就不可能再去搞投资、增加消费。实际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不是要打击资本。

 首先,资本是逐利的,追求利润的,追求利益的;其次,资本是一种逐利的经济范畴,资本不逐利就不叫资本;再次,资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有可能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是相吻合的。

 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时候叫资本有序运行。也有可能资本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对立的,不协调的,一定程度的时候叫资本无序扩张。所以判断资本是有序运行还是无序扩张的

 主要指标就是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协调。任何企业在逐利过程中都要注意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

 我们最近讲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指整个经济,而是指资本在五个领域的无序扩张,是有所指的。

 第一个领域是房 地产。房地产资本无序扩张,不断利用高杠杆推动高地价,利用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尤其是 2015 年以后,大量地产商下沉到了四、五、六线城市。从消费属性来讲,这些城市房子已经够了。于是这些房子大量变成投资品,因为可以增值保值,但是基本属性是消费属性。资本无序扩张极大地扩大了资本属性,改变了房地产的消费属性,导致我们目前困难重重。要三年时间才能解决房地产无序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不仅是恒大出问题,还有整个产业的供应商、投资人、购房者等。

 第二个领域是教育。主要指义务教育。我们国家教育分两类,一个叫义务教育,一个叫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拿钱,非义务教育是个人、国家、社会共同完成。义务教育是国家拿钱,导致各种培训班,各种各样的无序扩张。使得义务教育本来国家拿钱的领域导致个人负担非常重,初中生每年一个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 10 万左右,据说还不是准确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到处兴风作浪,造成了整个社会焦虑。我们不得不清理它。

 第三个领域是娱乐圈。资本的娱乐圈不断扩张,不断包装各种所谓的偶像、饭圈、粉丝圈,导致一系列问题爆发。

 第四个领域是互联网。一些资本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推动垄断,使得中小企业实在活不下去,不断被盘剥。最近不得不提出要重视线下零售。这样搞下去,中小企业没法生存,导致整个营销成本太高。互联网领域无序扩张非常明显。

 第五个领域是互联网金融,一些资本变相地利用科技,叫所谓的金融科技。科技就是科技,不能把金融利用科技也叫科技,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金融利用科技不是科技创新,还是金融,不能混淆。甚至把所谓的高利贷包装成普惠金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融资不断上升。金融领域无序扩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目前大家讲的所谓资本无序扩张主要是这五个领域,不是指整个社会都是资本无序扩张。

 这五大领域的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中国的宏观经济很难持续运 行,我们提出来要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目的不是打击资本,是希望更多的资本进入和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希望更多资本能够解决我们中国经济目前的短板。

 原因三: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进入金融风险持续爆发的阶段

  预期转弱的第三个原因,就从 2020 年开始,金融方面不断在“暴雷”,不断产生一些有重大影响的金融问题。例如房地产流动性问题,房地产暴雷,还有信托,去年差不多每个月接近 100 亿不能正常兑付,一年达到了 1000 多亿左右,人们感到中国金融风险可能要持续爆发,所以预期不好,不

 敢投资,更不敢消费。

 在中国怎么化解金融风险呢? 第一个层面是财政。化解金融风险为什么讨论财政呢?因为财政有两个数据涉及到金融风险:一个是赤字率,赤字率是政府当年的负债率,也就是当年政府借这个数量占到 GDP 的比例。赤字率如果高得不能再高的话,就有可能成债务风险,也没准成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债务风险演变而来的。

 第二个数据是宏观负债率,政府、个人、企业共同负债,我们叫宏观负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借这个钱占整个 GDP总量的比例叫宏观负债率。这两个数据一旦冲破了上限,就会从债务风险演变成金融风险。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收入大幅度减少,支出大幅度增加。后来疫情陆续爆发,免费核酸检测,都是国家拿钱。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导致不得不借债。去年赤字率飙升到 3.6%,严重超过了上限。今年我们就提出来要解决问题,把赤字率压到了 3.2%。我估计明年差不多就会压到 3%以下,让这个指标达到一个正常状态。另外一个宏观负债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债,我们去年是279%,这个指标也超标了。我们国家上限是 250%,一旦超过上线,可能会带来未来的风险,一旦超过 250%,就会调整。比如说 2016 年年底,我们宏观负债率上了 270%,所以 2017年中央提出来“去杠杆”,“去杠杆”就是去负债,2018 年“结构性去杠杆”,2019 年叫“稳杠杆”,这些和这个指标

 有关。

 结果 2020 年底飙升到 279%,远远超过了 250%的上限,所以去年提出来“稳杠杆”,“稳负债率”。“稳杠杆”的同时,GDP 上升就会降低负债率,降到 270%以上,一季度回落三个百分点。今年继续努力,可能差不多到明年年这个指标达到一个常态。

 财政这个领域上目前就是这两条,一个是把赤字率压到 3%,明年恢复常态。一个是把宏观负债率压到 250%,争取明后年恢复常态,这样可以适当地化解金融风险的产生。

 最近有人告诉我说,虽然你们说不会爆发系统金融风险,但是对我来说如果一旦撞上就是系统性的危机,所以我们对相关政策应该有清晰的导向,树立基本的概念,建立快速的信息通道帮助判断,否则大家都不敢投资也不敢消费,对于预期转弱的三个原因,我们做了一个大致分析,应该将这三条因素讲清楚,才能提升人们的预期,推动整个经济增长,解决预期转弱问题。

 第二重 压力:需求收缩没有需求就没有增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原因做分析,目前来看也是三个原因。

 原因一:因为疫情采取的不合理的抗疫政策

 新冠病毒爆发后直接冲击的就是第三产业,餐饮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出行等,第三产业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只有 4.1%,一、二产业还在两位数上,它只有 4.1%,受损害最大的就是

 第三产业。结果今年从第二季度,三月底开始冲击第二产业。

 下一步如何解决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疫情在中国已经爆发接近三年时间,我们要做一点分析了。我认为疫情对经济增长冲击和抗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这两者的影响要分开来论述。首先我们来对于许多抗疫政策的作用做一个分析,如果不分析的话,可能有些抗疫政策对经...

推荐访问: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 深层次 完整 文档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