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10篇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10篇

时间:2022-08-03 20:20:05 公文范文 浏览量: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10篇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1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全县卫生健康系统要总体上突出“一个转变、两个重点”,即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重点解决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聚焦健康X建设、健康脱贫、综合医改、基层能力提升、中藏医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奋力开创健康X新局面。

  (一)狠抓健康服务措施落实,为创建健康X奠定基础。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是贯彻落实“两个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省政府《“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综合分析城乡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等,制定一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落实。二是优化健康环境。将健康X建设融入交通、建筑、教育、环保、控烟履约等政策,全面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大力促进健康教育,加快推进健康行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大力实施健康县城、乡村、社区、学校等“细胞工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为实施健康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强化健康综合服务。深入落实好国家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继续推进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积极探索建设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

  (二)聚焦“一优两高”,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要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要由县级医院牵头,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的原则发展医疗共同体。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农牧民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要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医疗、妇幼、疾控、康复、养老等信息系统功能融合。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家庭医生“能看病、看好病”。二是加大重大疾病防控,着力推进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新冠肺炎转为常态防控后,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以严防输入为重点,研判疫情输入风险,科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规划、计划和行动,有效遏制疫情流行趋势;三是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培并举、质量并重,着力研究解决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和配置不平等、人才潜力和活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四是传承创新中藏医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中藏医药发展大会和省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传承好、保护好和发展好中藏医药预防保健医疗技术和特色优势,促进中藏医药与健康养老等事业融合发展;五是决胜健康扶贫,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最鲜明的态度、最坚决的行动、最严明的纪律,进一步把健康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大病患者救治保障、加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上下功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三)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提升基层能力夯实根基。聚焦全县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稳扎稳打,一件件事情盯着办,着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一是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按照“区域分开、城乡分开、上下分开、急慢分开”的要求,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技术人才向下流动。乡镇卫生院要坚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并重,村医要积极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健康促进工作。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明确标准和流程,细化单病种分级管理要求,引导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确保大医院转得出、乡镇接得住、家庭进得去。二是实施好补短板项目。县卫生健康局要会同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全面梳理县级基建类重点项目,力争有更多的医疗卫生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项目规划,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县级医院联通到乡、村,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共体。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2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社会的快速转型及经济增长模式的提档升级,都给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x市x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加快推进x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区,打造教育名校,培育教育名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加速优化教育结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依据《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较大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中小学x所(含一所完中),x市示范中学x所,市级特色学校x所;教师x名,中级职称教师占比x%,高级教师占比x%,正高教师x名,省特级教师x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x名;幼儿园x所,公办园x所,普惠性民办园x所,市一类园x所;在校中小学学生幼儿人数x名。教育事业发展呈现高质量、可持续良好态势。

  教育优先发展日益凸显。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就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多次调研决策,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政协就教育高质量发展咨政建言。立足x发展实际和人民期盼,确立教育“三名”工程目标,整合资源,高位推进教育水平提升。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氛围浓厚,全区各行各业各界关注关爱教育事业发展的民意高涨。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实现财政预算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事业费支出三个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经费投入近x亿元,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

  资源供给质量逐年趋优。新建x、x,x,x等一批小学,撤并x余所小规模学校,全区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改扩建x、x、x等学校教学楼综合楼,改造x中学、x中学、x学校、x小学等x余所中小学运动场。投入近x万元实施改薄项目x余个,全区中小学校容样貌与“十三五”初有质的改变。“十三五”期间,新开办幼儿园x所,实现了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园目标,全区普惠办园x所,占比x%,x师大首个附属幼儿园落户北城。购置先进教学设备x余台套,建成x个“在线课堂”、x个高标准录播室、x个视频会议系统,全区近千名教师“一师一机”全覆盖;实现学校光纤宽带接入率、班班通装备率、多媒体教室建设率x个x%,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五年共招聘、引进在编师资x余名,培育x余名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培育正高级教师x名,省特级教师x名。实施师资“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根本扭转师资短缺、资源不均问题。

  教育质量特色内涵稳步提升。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x%以上,办园质量逐年提升,先后有x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类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全区x所中学均衡系数x,x所小学均衡系数x,全市最优,2018年作为全市两个县区之一上报国务院接受第一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多年蝉联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第一名,白泽湖中学“十三五”期间高考本科达线率均超过x%,位居市级示范中学前列。内涵发展持续发力,持续开展武术、戏曲、书画和文学等“3+X”进校园活动,“3+X”进校园已成为教育品牌,影响广泛。“彩虹桥”品牌越擦越亮,荣膺“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启动教育“三名”工程,与x一中、x师大合作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形成广泛共识,师大附幼落户使得“三名”工程初显成效。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完善增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20xx年区委设立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系统党组织关系全部转隶教工委,理顺了管理关系。20xx年设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秘书组,进一步强化教体系统党的各项建设,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出台《x市x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校长教师交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督导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出台《x区关于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机制,开启责任区督学工作“二三二”,推行教育办、管、评分开。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人大视察评议、政协调研资政、群众问政问效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工作。

  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五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我区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建设与布局短板明显。

  ——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对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出要求。伴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社会的快速转型及经济增长模式的提档升级,都给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局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以先进的育人模式和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组织方式的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恶劣天气环境下,学校根据要求停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大规模、成建制的在线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也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区教育必须直面挑战,抢抓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应对线上教育环境下对教育公共治理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

  ——区域一体化发展对教育集约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高,深入推动区域内教育合作发展,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协同开展监测评估,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共同发展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区的教育需进一步开放,坚持创新共建、开放共赢、服务共享,推动教育合作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更加迫切。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人口快速聚集,学位需求井喷式增长,而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滞后,与我区及x市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学前教育公办园少,普惠园占比不足85%;义务教育乡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还是空白;师资队伍存在结构矛盾。年龄结构存在矛盾,青年教师明显不足;学段结构存在矛盾,小学由于城区学校生源迅猛增长,乡村学校教师缺员严重。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教师不足。缺少在全市叫得响的名校名园,北部新城教育品质没有实质性提升,影响力吸纳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站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打造教育体系,高水平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名区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新x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础教育总体实力和省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教育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学校布局持续优化,优质均衡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成效显著,“求学到x,成才在北城”的社会共识全面形成,初步建成高水平、优质均衡的x现代化教育体系。

  主要目标是:

  ——学前教育:全区布局幼儿园x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x所,创建市级一类园数达x所,瞄准省内最好的学前教育品牌打造x师大附属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x%;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x%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x%。

  ——义务教育:全区布局小学x所,初中x所,挂牌x师大附小、附中,建成x一中初中部。中小学班额合理;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x%。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x%、x%以上;所有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通过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高中教育: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改革提升白泽湖中学;支持x一中龙山校区建设,实现两校区统一招生,学科教师均衡分配。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服务x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合作;争取更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北部新城;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x年。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工作将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口变化趋势,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按照“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思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基础教育体系,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加快教育人才建设,优化入学政策,全面促进x现代化教育名区实现。

  (一)重点任务:推进x教育“三名工程”建设

  建设名区,提升x教育竞争力和美誉度。立足本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将教育名区建设作为“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明确x区建设“教育名区”工作实施办法,以名校建设、名师培育为抓手,以市域一流,全省领先为坐标,以优先重点投入为保障,以学生文明素养和学情监测成绩为衡量标准,围绕北部新城、东部新城、乡村振兴片区品字形,打造优质学区闭环体系,建成高品质、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化教育名区。

  打造名校,推动教育品质提升。以名校建设支撑教育名区建设,在全区中小学校重点推进标准化建设、内涵特色建设、高效课堂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科学制定学业测试工具,做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优质学校。到2025年,区域内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优质均衡目标,建成x所以上在全市有口碑和影响力的城镇热点学校。

  培育名师,促进教师成长发展。以教育名师推动教育名区建设,实施x区教育人才“1122”计划,设立教育人才引育专项经费,培育具有学校规划力、课程领导力、教学指导力和人格影响力的名校长,培育教学技能强、育人水平高的名教师。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x名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x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x名教育家型名校长,x名专家型教育综合人才。

  (二)主要举措

  1.坚持优化学校布局,做优教育供给侧

  学前教育根据“政府主导、普惠公益”原则,加快小区配套园移交步伐,调整学前教育发展结构,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十四五”期间完成布局幼儿园x所,保留大龙山中心幼儿园、大桥中心幼儿园、火炬小学幼儿园等x所,新增x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城秀里幼儿园、罗岭幼儿园等x所,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按照“优质均衡、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做好朝阳路二小、圣埠小学、晴岚中学、砂桥小学建设步伐;完善北部新城现有学校功能配套,加快大龙山初中运动场建设;优化北部新城布局,启动x师大附小、x师大附中和x一中初中部建设。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和分布变化的趋势,坚持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布局,保证每个乡镇一所初中格局不变,积极稳妥撤并青山小学、余墩小学、花山初中等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整体水平。

  高中教育保留白泽湖中学高中办学功能,打造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优质高中,全力支持x一中龙山校区做优做强。

  2.坚持“四有”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把关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努力建设“四有”好教师队伍,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考核评价教师。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个人信用记录和行为失范惩戒机制,推行教师入职宣誓制度,严守师德师风防线,时刻防范师德师风负面行为。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发挥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的引领和精神感召作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强化教师自律,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做好研修培训规划,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牵头作用。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实施全员轮训。开展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项培训和校本研训为依托,做好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的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学历的培训工作,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浓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积极搭建教师锻炼展示的舞台,制度化开展教师基本功、优质课大赛,经常性开展教师示范课、公开课、送教下乡活动。设立x名师发展基金会,向全社会广泛募集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全区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保障一批骨干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高端培训。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现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宏观调控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提高教师编制、岗位配置的科学性和效益,健全学校岗位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针对部分学科名师紧缺情况,本着“不为所有、为我所用”的原则,通过入校辅导等方式予以柔性引进。坚持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相结合,加大区内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力度,提高区内校长、班主任队伍的积极性,通过引进、培养和奖励三种方式,提高教育系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推进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解决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师资短缺问题。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须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三年以上制度。

  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建立联动增长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实际问题。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为教师减负,切实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让教师安心、舒心从教。支持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3.坚持普及共享,完善基础教育体系

  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幼儿园原则上一律办成公办园(普惠园)。推进小区配建园移交治理,扩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民办园提供优质普惠服务。组建大桥幼教集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完善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加快破解“择园热”民生难题。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遏制过度逐利行为。2024年前高标准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验收。发挥x师大附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办园质量,确保幼儿安全,不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规划布局学校建设,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解决好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严格落实学校建设标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标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打造“乡村温馨校园”。落实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实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质量反馈改进机制。确保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工作。

  推进x中学优质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实际,把握品质内涵,找准特色发展之路,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4.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思想教育领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展览馆等滋养功能,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彰显x教育特色的中小幼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状况,支持“彩虹桥”建设,关心关爱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强化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

  推动智育能力提质。加强课堂建设,分学科规范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行集中备课。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帮扶制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与高校合作领域,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教师“有偿补课”,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逐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开足体育课。创新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将中华传统武术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支持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让每位学生掌握x至x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引导公共运动场所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增强美育有效性。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x项艺术技能。依托x得天独厚的名人资源和文化底蕴,推进“3+x”进校园活动,开设黄梅戏、书法等特色课程,打造国学教育大讲堂、“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汉字·汉语”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实现 “一校一品、一师一特、一生一长”。加强与x师范大学、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合作,推进高雅艺术进中小学校园。

  提升劳动素养。根据各学段特点,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地,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奋斗精神。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5.坚持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以“智慧城市”为依托,连接x市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赋能教育领域。在全区中小学建设智慧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慧校园、未来教室。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和区域合作能力,推动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换代升级。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应用融合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全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教育教学安排。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引进力度,加快培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把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五年轮训计划”的必修内容,确保所有教师具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加快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实施好《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在中小学建设智慧学校,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为突破口,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6.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合作办学形式

  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深度对接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式办学”等体制机制创新,学习“长三角”教育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法、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定期选派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走进长三角优质学校交流挂职,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打造x教育新样板,带动本区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驻地高校合作办学。推动与x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优质教育集团,打造全市一流、全省先进的基础教育品牌。推动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合作挂牌成立附属幼儿园,探索传统文化戏曲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国际合作起航计划。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7.坚持“五位一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分类实施学校评价。探索建立“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学校分类评价,研究制定《x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分学段构建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将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作为幼儿园重点评价指标,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中小学重点评价指标。

  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履责,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专项评估工作,推行“232”督学模式。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先表模、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设立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奖。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8.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

  实施管理效能提升计划。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持续开展教育制度“废、改、立”工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教育治理的能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教育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提升管理者能力水平,选优配强校长,发挥学校中层骨干作用,配足配齐高素质的教育行政人员。

  实施学校活力激发计划。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教育产品和服务,规范民办学校和社会机构办学行为。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师生学法意识和用法水平,配齐配强法治校长。

  实施社会参与协同计划。建立社会参与教育的决策机制,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家校共育,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严格落实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相关要求。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做细做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优化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机制,解决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量问题。

  实施校园安全保障计划。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互补充,涵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加强警校联防联动,强化学校安保力量,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惩治“校闹”行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加强教师和学生宪法法治教育,推进依法治园治校,提升普法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方式。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加强对校外培训、研学实践、竞赛活动等的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督导权威性实效性。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级干部的政治站位、依法治校理念、教育思想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加强经费投入

  坚持把基础教育作为财政教育保障的重中之重,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要求,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建立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社会支持

  积极协调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把支持教育作为各行政部门的份内职责,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为教育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动员企事业单位、街道、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x“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加大对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良好氛围。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3

  为加快推进x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区,打造教育名校,培育教育名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加速优化教育结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依据《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较大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中小学x所(含一所完中),x市示范中学x所,市级特色学校x所;教师x名,中级职称教师占比x%,高级教师占比x%,正高教师x名,省特级教师x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x名;幼儿园x所,公办园x所,普惠性民办园x所,市一类园x所;在校中小学学生幼儿人数x名。教育事业发展呈现高质量、可持续良好态势。

  教育优先发展日益凸显。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就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多次调研决策,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政协就教育高质量发展咨政建言。立足x发展实际和人民期盼,确立教育“三名”工程目标,整合资源,高位推进教育水平提升。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氛围浓厚,全区各行各业各界关注关爱教育事业发展的民意高涨。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实现财政预算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事业费支出三个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经费投入近x亿元,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

  资源供给质量逐年趋优。新建x、x,x,x等一批小学,撤并x余所小规模学校,全区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改扩建x、x、x等学校教学楼综合楼,改造x中学、x中学、x学校、x小学等x余所中小学运动场。投入近x万元实施改薄项目x余个,全区中小学校容样貌与“十三五”初有质的改变。“十三五”期间,新开办幼儿园x所,实现了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园目标,全区普惠办园x所,占比x%,x师大首个附属幼儿园落户北城。购置先进教学设备x余台套,建成x个“在线课堂”、x个高标准录播室、x个视频会议系统,全区近千名教师“一师一机”全覆盖;实现学校光纤宽带接入率、班班通装备率、多媒体教室建设率x个x%,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五年共招聘、引进在编师资x余名,培育x余名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培育正高级教师x名,省特级教师x名。实施师资“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根本扭转师资短缺、资源不均问题。

  教育质量特色内涵稳步提升。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x%以上,办园质量逐年提升,先后有x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类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全区x所中学均衡系数x,x所小学均衡系数x,全市最优,2018年作为全市两个县区之一上报国务院接受第一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多年蝉联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第一名,白泽湖中学“十三五”期间高考本科达线率均超过x%,位居市级示范中学前列。内涵发展持续发力,持续开展武术、戏曲、书画和文学等“3+X”进校园活动,“3+X”进校园已成为教育品牌,影响广泛。“彩虹桥”品牌越擦越亮,荣膺“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启动教育“三名”工程,与x一中、x师大合作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形成广泛共识,师大附幼落户使得“三名”工程初显成效。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完善增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20xx年区委设立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系统党组织关系全部转隶教工委,理顺了管理关系。20xx年设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秘书组,进一步强化教体系统党的各项建设,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出台《x市x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校长教师交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督导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出台《x区关于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机制,开启责任区督学工作“二三二”,推行教育办、管、评分开。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人大视察评议、政协调研资政、群众问政问效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工作。

  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五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我区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建设与布局短板明显。

  ——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对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出要求。伴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社会的快速转型及经济增长模式的提档升级,都给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局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以先进的育人模式和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组织方式的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恶劣天气环境下,学校根据要求停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大规模、成建制的在线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也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区教育必须直面挑战,抢抓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应对线上教育环境下对教育公共治理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

  ——区域一体化发展对教育集约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高,深入推动区域内教育合作发展,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协同开展监测评估,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共同发展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区的教育需进一步开放,坚持创新共建、开放共赢、服务共享,推动教育合作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更加迫切。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人口快速聚集,学位需求井喷式增长,而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滞后,与我区及x市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学前教育公办园少,普惠园占比不足85%;义务教育乡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还是空白;师资队伍存在结构矛盾。年龄结构存在矛盾,青年教师明显不足;学段结构存在矛盾,小学由于城区学校生源迅猛增长,乡村学校教师缺员严重。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教师不足。缺少在全市叫得响的名校名园,北部新城教育品质没有实质性提升,影响力吸纳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站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打造教育体系,高水平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名区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新x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础教育总体实力和省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教育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学校布局持续优化,优质均衡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成效显著,“求学到x,成才在北城”的社会共识全面形成,初步建成高水平、优质均衡的x现代化教育体系。

  主要目标是:

  ——学前教育:全区布局幼儿园x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x所,创建市级一类园数达x所,瞄准省内最好的学前教育品牌打造x师大附属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x%;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x%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x%。

  ——义务教育:全区布局小学x所,初中x所,挂牌x师大附小、附中,建成x一中初中部。中小学班额合理;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x%。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x%、x%以上;所有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通过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高中教育: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改革提升白泽湖中学;支持x一中龙山校区建设,实现两校区统一招生,学科教师均衡分配。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服务x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合作;争取更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北部新城;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x年。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工作将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口变化趋势,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按照“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思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基础教育体系,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加快教育人才建设,优化入学政策,全面促进x现代化教育名区实现。

  (一)重点任务:推进x教育“三名工程”建设

  建设名区,提升x教育竞争力和美誉度。立足本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将教育名区建设作为“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明确x区建设“教育名区”工作实施办法,以名校建设、名师培育为抓手,以市域一流,全省领先为坐标,以优先重点投入为保障,以学生文明素养和学情监测成绩为衡量标准,围绕北部新城、东部新城、乡村振兴片区品字形,打造优质学区闭环体系,建成高品质、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化教育名区。

  打造名校,推动教育品质提升。以名校建设支撑教育名区建设,在全区中小学校重点推进标准化建设、内涵特色建设、高效课堂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科学制定学业测试工具,做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优质学校。到2025年,区域内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优质均衡目标,建成x所以上在全市有口碑和影响力的城镇热点学校。

  培育名师,促进教师成长发展。以教育名师推动教育名区建设,实施x区教育人才“1122”计划,设立教育人才引育专项经费,培育具有学校规划力、课程领导力、教学指导力和人格影响力的名校长,培育教学技能强、育人水平高的名教师。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x名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x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x名教育家型名校长,x名专家型教育综合人才。

  (二)主要举措

  1.坚持优化学校布局,做优教育供给侧

  学前教育根据“政府主导、普惠公益”原则,加快小区配套园移交步伐,调整学前教育发展结构,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十四五”期间完成布局幼儿园x所,保留大龙山中心幼儿园、大桥中心幼儿园、火炬小学幼儿园等x所,新增x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城秀里幼儿园、罗岭幼儿园等x所,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按照“优质均衡、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做好朝阳路二小、圣埠小学、晴岚中学、砂桥小学建设步伐;完善北部新城现有学校功能配套,加快大龙山初中运动场建设;优化北部新城布局,启动x师大附小、x师大附中和x一中初中部建设。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和分布变化的趋势,坚持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布局,保证每个乡镇一所初中格局不变,积极稳妥撤并青山小学、余墩小学、花山初中等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整体水平。

  高中教育保留白泽湖中学高中办学功能,打造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优质高中,全力支持x一中龙山校区做优做强。

  2.坚持“四有”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把关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努力建设“四有”好教师队伍,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考核评价教师。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个人信用记录和行为失范惩戒机制,推行教师入职宣誓制度,严守师德师风防线,时刻防范师德师风负面行为。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发挥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的引领和精神感召作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强化教师自律,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做好研修培训规划,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牵头作用。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实施全员轮训。开展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项培训和校本研训为依托,做好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的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学历的培训工作,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浓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积极搭建教师锻炼展示的舞台,制度化开展教师基本功、优质课大赛,经常性开展教师示范课、公开课、送教下乡活动。设立x名师发展基金会,向全社会广泛募集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全区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保障一批骨干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高端培训。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现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宏观调控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提高教师编制、岗位配置的科学性和效益,健全学校岗位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针对部分学科名师紧缺情况,本着“不为所有、为我所用”的原则,通过入校辅导等方式予以柔性引进。坚持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相结合,加大区内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力度,提高区内校长、班主任队伍的积极性,通过引进、培养和奖励三种方式,提高教育系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推进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解决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师资短缺问题。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须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三年以上制度。

  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建立联动增长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实际问题。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为教师减负,切实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让教师安心、舒心从教。支持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3.坚持普及共享,完善基础教育体系

  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幼儿园原则上一律办成公办园(普惠园)。推进小区配建园移交治理,扩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民办园提供优质普惠服务。组建大桥幼教集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完善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加快破解“择园热”民生难题。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遏制过度逐利行为。2024年前高标准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验收。发挥x师大附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办园质量,确保幼儿安全,不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规划布局学校建设,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解决好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严格落实学校建设标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标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打造“乡村温馨校园”。落实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实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质量反馈改进机制。确保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工作。

  推进x中学优质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实际,把握品质内涵,找准特色发展之路,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4.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思想教育领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展览馆等滋养功能,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彰显x教育特色的中小幼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状况,支持“彩虹桥”建设,关心关爱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强化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

  推动智育能力提质。加强课堂建设,分学科规范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行集中备课。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帮扶制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与高校合作领域,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教师“有偿补课”,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逐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开足体育课。创新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将中华传统武术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支持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让每位学生掌握x至x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引导公共运动场所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增强美育有效性。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x项艺术技能。依托x得天独厚的名人资源和文化底蕴,推进“3+x”进校园活动,开设黄梅戏、书法等特色课程,打造国学教育大讲堂、“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汉字·汉语”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实现 “一校一品、一师一特、一生一长”。加强与x师范大学、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合作,推进高雅艺术进中小学校园。

  提升劳动素养。根据各学段特点,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地,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奋斗精神。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5.坚持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以“智慧城市”为依托,连接x市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赋能教育领域。在全区中小学建设智慧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慧校园、未来教室。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和区域合作能力,推动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换代升级。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应用融合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全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教育教学安排。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引进力度,加快培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把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五年轮训计划”的必修内容,确保所有教师具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加快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实施好《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在中小学建设智慧学校,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为突破口,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6.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合作办学形式

  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深度对接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式办学”等体制机制创新,学习“长三角”教育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法、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定期选派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走进长三角优质学校交流挂职,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打造x教育新样板,带动本区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驻地高校合作办学。推动与x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优质教育集团,打造全市一流、全省先进的基础教育品牌。推动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合作挂牌成立附属幼儿园,探索传统文化戏曲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国际合作起航计划。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7.坚持“五位一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分类实施学校评价。探索建立“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学校分类评价,研究制定《x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分学段构建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将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作为幼儿园重点评价指标,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中小学重点评价指标。

  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履责,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专项评估工作,推行“232”督学模式。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先表模、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设立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奖。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8.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

  实施管理效能提升计划。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持续开展教育制度“废、改、立”工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教育治理的能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教育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提升管理者能力水平,选优配强校长,发挥学校中层骨干作用,配足配齐高素质的教育行政人员。

  实施学校活力激发计划。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教育产品和服务,规范民办学校和社会机构办学行为。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师生学法意识和用法水平,配齐配强法治校长。

  实施社会参与协同计划。建立社会参与教育的决策机制,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家校共育,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严格落实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相关要求。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做细做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优化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机制,解决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量问题。

  实施校园安全保障计划。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互补充,涵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加强警校联防联动,强化学校安保力量,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惩治“校闹”行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加强教师和学生宪法法治教育,推进依法治园治校,提升普法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方式。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加强对校外培训、研学实践、竞赛活动等的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督导权威性实效性。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级干部的政治站位、依法治校理念、教育思想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加强经费投入

  坚持把基础教育作为财政教育保障的重中之重,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要求,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建立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社会支持

  积极协调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把支持教育作为各行政部门的份内职责,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为教育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动员企事业单位、街道、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x“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加大对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良好氛围。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4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卫生健康系统要自觉维护全县良好发展大局,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加强各医疗机构班子建设,加强政治纪律和工作作风建设,打造一只敢于担当、能征善战的医疗干部队伍。一要着力化解廉政风险。要强化行风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始终保持对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医用耗材等领域专项整治,确保行业系统风清气正。要持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要强化自律教育,做到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始终保持医务工作者一身廉洁、一身正气。二要着力化解安全风险。卫生健康系统安全风险点多,要紧盯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疫苗预防接种安全、传染病防控安全等关键,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要始终保持神经紧绷,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马虎。要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达压力,切实履行监管责任。要认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化解,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三要着力化解稳定风险。要加强医疗纠纷的预防和管控,大力改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医患突出矛盾和问题,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岗双责”,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下大力气解决好影响卫生健康行业稳定的突出问题。要着力做好特殊人群服务、保障、稳定、稳控等工作,严防群体上访事件发生。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志们,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保障全省各族群众健步进入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责任巨大。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充沛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踏实的作风,不断推动我县卫生健康事业提质量、上台阶、出成绩,为建设健康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5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殷切期望。青年党员要读懂“三气”内涵,把握行动指南,擦亮青春最靓底色。

  艰苦奋斗,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志气。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构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短短32字书写了广大共产党人不惧艰苦、英勇奋斗的绝美画卷。温室里长出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何谈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青年党员正处在大有可为、大可能为的黄金时段,任务越重、环境越险,越是给我们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艰苦之境磨砺奋斗之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大步涉险滩、勇啃硬骨头,才能真正强筋壮骨、成长成才。

  不怕牺牲,锤炼“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骨气。一百多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陈延年、陈乔年、刘和珍……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他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同旧世界顽强抗争,为新世界找寻出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张小娟、黄文秀等同志燃尽青春,把爱和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和平年代的我们何其幸运,但无数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正等着我们接续战斗。来吧,青年党员同志们,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信仰,努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善于创造,锻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李大钊先生以38岁短暂的人生书写青春誓言,字字铿锵,多少仁人志士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最终创造出一条让同胞们走出水深火热的正确道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航天报国的神舟团队、嫦娥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青年的创新创造融入国家血脉,见证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党员当起而行之,以创造为帆,成为工业发展、航空航天、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使“中国号”这艘巨轮有足够的的底气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6

  预防保健是卫生工作一条重要经验,预防保健费用低、效果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在2022年全区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新的起点上,区委区政府召开关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会议,会议规模不大,但规格很高,区各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镇(街)党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这个会议,这充分表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发展卫生事业,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内容含盖XX个方面,共XX个要点,区委、区政府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决定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决策部署,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实现中心城区率先崛起服务。刚才,XX区长简要总结了2021年来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并就加快2022年卫生事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镇(街)、各单位一定要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使命感受、责任感,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尽快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提出实现中心城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综合体,卫生事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体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XX的发展、壮大、进步,自然包含着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来,我区优势卫生资源受到制约,但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没有受到减弱,我们在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资源整合重组、公共医疗服务、医疗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积极努力,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社会医疗保障和合作医疗社会统筹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但所做的这些工作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增进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投入不足,区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势不够明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经验不足;看病贵看病难时有发生,仍然未能得到根本克服。我们对这些问题必须清醒认识,要用发展的理念、改革的办法来统筹解决,来加快推进,这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这次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医疗养老体系框架,使全区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区行列。这是一个富有挑战而又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是区委、区政府对全区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这一目标任务的出发点,是抓住XX正处于大开发、大进步、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立足点,就是着眼现有区位特点和医疗条件,合理规划和布局,分类指导和推进,建立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措施。着力点,就是强化公共卫生,提高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为实现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打好基础。

  现在,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已经过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内容十分明确了,接下来就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主线,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全社会参与,共同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在以下五个重点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预防保健要有新突破。

  预防保健是卫生工作一条重要经验,预防保健费用低、效果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几年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都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的成果,但过去已消灭的一些传染病现在又有死灰复燃的苗头,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据统计,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每XX万人有XX例,与全省接近。由于我区地盘小,人居较为密集,处于中心城区,人流量大,这给我们的预防防控带来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公共卫生中,要更加重视预防工作,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预防和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全民动员抓卫生的优良传统,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突出重点对象,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坚持经常性的全民健康教育,卫生下乡不能停留在一年一次的“三下乡”活动,而要经常开展、持续开展、有效开展;坚持科学有效预防控制各类疾病,努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建立起指挥高效、协调有力、反应及时、处置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环境整治要有新突破。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因素的认识逐渐加强,卫生事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特别是生活环境、公共卫生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环境因素的控制和预防,要靠全社会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共同参加,共同努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村、卫生单位,就是动员社会参与、个人参与卫生运动的有效载体,在各类创建活动中,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要有全局的观点,把环境卫生整治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在城市社区,要按照城市卫生管理体制下到镇(街)的总体要求,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把卫生管理到社区到家到户,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好生产生活污染源,重点抓好城区生态建设,去年我们开展XX河道整治,今后要逐步对XX水系进行全面的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河畅的目标。在农村,要继续抓好卫生、沟河整治和改厕工作,特别要加快村级引水工程,让群众喝上健康、安全的饮用水。XX自来水厂要发挥效用,取信于民,二期工程要抓紧建设;XX自来水厂要抓紧增容扩建,设计要高标准,长远考虑,一步到位。

  三、设施建设要有新突破。

  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基本设备建设。区医院要发挥骨干作用,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变,加快推进续建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XX个镇中心卫生院,要根据服务人口,适当增加业务床位,今年要增加住院、门诊、医技楼房面积XXXX多平方米;XX个街道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明年底完成X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各建制村至少要有XX所卫生所。在资金筹措上,公益性医疗设施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同时要借鉴区医院改制的做法,发动社会力量办医,把一些公益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向社会,吸纳民间资金,弥补投入不足问题;对村级医疗机构要因地制宜,鼓励村医自建、财政予以补助,政府加以指导规范。同时,要加强医疗基本设备的配套建设,提高医院的装备水平,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为医学临床研究创造条件,提高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水平。

  四、合作保险要有新突破。

  合作医疗是大病医疗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医疗合作和医疗保险重在大病统筹和化解风险,重在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当前,要重点在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上下功夫。城镇职工,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符合各类人员标准、各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方式;农村居民,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要巩固提高现有的覆盖面,又要适度降低起付线、适当提高大病费用的最高报销额度,以安全的基金运作和良好的服务条件,增强村民自我参加医疗合作的自觉性,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要健全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医疗救助制度,着力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的社会问题。

  五、队伍管理要有新突破。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卫生队伍。卫生医疗问题同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一样,是民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党委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卫生工作者的一举一动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言一行影响着卫生工作者的职业形象。群众往往从医疗卫生服务程度,评判医院管理能力,评价医风医德。目前,全区有医务工作者XXX多名,这些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医院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仍然有不和谐、不协调、不到位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队伍管理建设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融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一要深化班子建设。要加大各卫生机构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力度,医院领导要发挥表率作用,经常抓、时时抓、具体抓,从细节入手提高医院满意度,确保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提高、新的变化。

  二要深化医德教育。俗话说,无德不成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加强卫生战线的队伍管理教育,要重点加大卫生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力度,要大力宣扬先进模范,树立一批好医生、好护士、好医务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

  三要深化制度建设。制度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强制性,是管理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要强化医疗机构制度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制度管人管事的实效性;要强化廉洁从医建设,卫生工作者要严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坚决杜绝乱收费、使用伪劣、过期药品等不良现象,坚决杜绝医护人员吃回扣、要红包、开大处方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强化院务公开,医院要向社会公示大笔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捐赠资助运用情况,还要向职工公示劳务费收入和接待费开支等情况;要强化卫生执法监督,保障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服务安全。卫健等部门和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加强跟踪督查,发现违法违纪行为,要严厉处置。人大、政协要组织代表、委员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贯彻落实情况,把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李克强总理就基础教育发展改革重要批示精神,结合教育教育体育实际,着眼于教育内涵建设,大胆突破瓶颈和障碍,努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转型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x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围绕打造品质教育、现代化教育为目标,形成学校品牌群,建设教育强县。

  (一)教育教学

  1.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x%。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快乐成长。

  大力兴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加大学位供给力度,有效保障入园需求。到2023年,确保新增x所公办幼儿园。到2025年,确保新增x所公办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x%。扶持普惠性优质民办幼儿园发展。

  到2020年年底完成城镇小县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城镇小区严格依标配建幼儿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老城区(棚户县)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予以建设。城镇小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或者有完整规划但建设不到位的,要依据国家及省配建标准和要求,通过补建、改扩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完成学前教育“985”目标。

  2.巩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x%。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x%。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力争符合政策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x%,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021年目标:全县中考总平均分位列全市前x名。

  下一个五年目标:全县中考总平均分位列全市前x名,小学六年级,2021年目标:全县总平均分位列全市前x名。

  下一个五年目标:全县中考总平均分位列全市前x名。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搞好高中教育的规划与发展工作,加强x一中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工作,加强对x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推进工作。毛入学率达x%,更好满足县域内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

  2021年高考目标:2021年,本科人数在2020年人数的基础上要提高5个百分点,本科达线率超过蚌埠市平均水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不低于x人,双一流大学录取超过x人。

  下一个五年目标:本科达线率逼近全省平均达线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保有一定份额,双一流大学(从2020年开始不再提985、211高校的说法)录取超过x人。

  (二)“十四五”教育工程

  1.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实现小学合格率达到100%,初中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0%,高中综合本科上线率达到75%,中等职业教育毕业优质就业率达到95%。

  (1)加强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全县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根据我县目前学校实际情况,研制定《x县教育体育局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评价体系》,体系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方式,使每一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能在全县量化考核结果中找出自己的位次,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强化专业支持。整合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三家单位,建立形成教研、科研、培训、监测一体化机制,强化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3)扩大开放教育。深化我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县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县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引入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与县域教育先进地县的交流合作,为我县教育发展注入活力,提高我县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2.学生体质健康工程

  实现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9%。持续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课外体育锻炼,参与面达100%。

  3.教师校长队伍建设工程

  全面提升校长履职能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县学校跟岗培训工作方案,农村学校现职校领导到城市学校跟岗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做好校长年度履职考核工作,促进校长履职尽责;加大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让有志于学校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增加校长人才的储备,为转变校长选拔机制打下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对全县教师按x教学新星、x教坛英才、x名师三个层次依次递进选送到高校加强培训,引领辐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加强“三名工程”建设。

  4.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程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运行机制,依法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力,促进学校民主科学管理。

  5.德育系统工程

  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专题警示活动,对广大教师进行生动鲜活的师德教育,深刻吸取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惨痛教训,做到以案示警、警钟长鸣。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县宣传部门做好宣传我县优秀师德题材作品立项工作,推出一批展现我县教师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借鉴先进地县教育经验,依据x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制定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计划,培育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精神等。选择两至三所基础较好学校进行创新试点,发挥试点校的榜样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渐次推广。

  6.教育信息化工程

  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并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学校和智慧校园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统一规范、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智慧学校。到2025年,实现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7.民办教育提升工程

  提高民办学校质量。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辖区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学校建设规划

  x县教体局2021年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x个,总投资x万元。

  1.x县职教园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x㎡(约x亩),办学规模为容纳x人教学使用,总建筑面积x㎡,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地下建筑面积x㎡。建设内容为图书行政楼、体育馆、报告厅、教学楼、卫生教学用房、实训楼、培训综合楼、食堂、学生宿舍,配套建设操场、道路、照明、绿化及围墙大门等基础设施,以及购置相关教学、实训、办公设备等。总投资x万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2.x县三实小扩容项目、教学综合楼xm²及运动场、附属设施等。总投资x万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x万元,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

  3.x县x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位于榴城路南侧,x路北侧,BS2路东侧,卞和路西侧,占地x(约x),总建筑面积约x㎡。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4.x县建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位于XE1南侧,菜园东路北侧,XS5东侧,XS7西侧,占地x(约x亩),总建筑面积约x㎡。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5.x县龙亢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教学楼及附属设施约x万m²,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6.x双桥集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拟建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x㎡,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7.x县包集中学新校区项目,占地面积约x亩,教学楼及附属设施x万m²,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8.x县博雅培文实验学校,占地面积x亩,总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9.x榴城体育中心项目,占地约x亩,新建田径场、足球场等x万平方米,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10.x荆山体育中心项目,项目占地约x亩,新建田径场、足球场等x万平方米,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11.体育强县“三个一”建设项目(x镇、x镇、x镇、x镇、x镇、x镇、x镇、x镇)、新建小型室内健身中心x个,室内、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不低于x㎡(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x㎡)、新建乡镇全民健身广场x个、新建笼式足球场x个。总投资x万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项目(x个)

  1.x县榴城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位于世纪大道南支一路南侧,世纪大道南支二路北侧,卞和路东侧,新怀路西侧,占地x㎡(约x亩),总建筑面积约x㎡。总投资x万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工作举措

  2021年x县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解决大班额工作长效机制,加大高中学校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彻底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师资短缺,教育体育质量滞后的状况,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但与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相比、与全省先进县相比,依然有进步的空间。

  2021年将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群众关切,坚持改革、开发、创新三个方面齐头并进,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全县教育体育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强党建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来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5+x”组织生活规范开展,激发和增强了广大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2.结合教体系统工作实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活动。围绕主题教育的具体要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班,对x名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并现场进行学习成果检验。

  3.切实加强教体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局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并通过月提示、季度督察的方式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完善了教体局党建QQ群、建立教体局党务干部微信群,畅通党务干部沟通渠道。

  (二)抓队伍

  1.推动教育“放管服”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梳理教育公共服务清单和服务指南,明确权力运行监管细则,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实行公开招聘,多年来,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和引进特需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选人用人机制。巩固“县管校聘”改革成果。

  2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表彰一批优秀师德标兵;查处惩戒一批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正行风、树正气,打好育人的基本功。在创新招聘机制保证教师补充的基础上,抓好全员理念性培训向专题性和问题性培训的转变,启动校长系统培训工程,瞄准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动向与要求,扎实系统地推进教学名师及教学专家团队“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工程,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启动“百、千、万”工程,即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x名名师名校长;x名学科骨干教师,x名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举办部分体育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裁判队伍保障。

  (三)提质量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基础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盟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学前教育:顺利实施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丰富了学前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发展,有效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精心组织了各种比赛活动。脚踏实地,开展“四赛”岗位研修活动。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3.坚持创新发展,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深化与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等国内先进教科研机构的合作,借脑、借智、借力,建立名师名家工作室,快速提升我县教科研总体水平。深入学习推广太和等地教育改革的先进做法,大力推行名校建分校、集团化办学、教师“县管校聘”、绩效工资和职称制度改革。同时,围绕依法办学,大力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推选阳光招生、电脑派位、晒课表和作业,倒逼学校打破惯用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4.提高民办学校质量。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辖区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保安全

  1.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校园安全、食品卫生、校车等进行了集中治理,认真组织开展 每年“安全生产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把学校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加强安全宣传和演练,深入开展预防x、防溺水、防x、防传染病等宣传及防震减灾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各项专题教育。开展扫黑除恶和校园欺凌。

  4.开展防溺水工作,对暑期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构建县、乡、社区、村(居)和中小学预防网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

  (五)补短板

  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围绕七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教育资源的整合、规划、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思路,围绕城镇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农村“两类学校”规划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四个方面,就如何解决“城镇挤、农村弱、大班额、空心校”等问题展开调研。二是保障投入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澄清底子、算好总账、找到缺口,确保教育类资金专款专用,督促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教育资金保障到位。三是开展x县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和加大投入搞好智慧学校建设工作。四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具体责任人,入门入户到人逐一核查确认,确保上报的结果信息准确无误。做好劝返复学和送教上门工作。五是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提供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六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使我县留守儿童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情有人述”。七是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做好资助学前教育幼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高中生、中职生建档立卡户工作。

  (六)促均衡

  坚持规划发展,持续化解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快x一中西校区发展,推进x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为建立解决大班额长效机制打好基础。扎实推进第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若干所,新增学位x万个。建设x县职教园区,打造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基地,以赛促教。推进实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工程,改善特教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实好相关办学经费。

  推进教体融合发展,发挥“1+1大于2”效应。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化全市中小学课外体育锻炼,开组开全体育课。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将优质体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机互补,实现教练、教师互派、设施资源共享共用。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深化与省市先进体育学校合作,鼓励创建体育特色小学和初中。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运动员成才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及符合本地特点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制,重点探索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工作思路。制定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更好打造我县15分钟健身圈。推动适宜的社会新兴或成熟的体育项目进学校,丰富学校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实现县县有亮点、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目标。充分利用基层教育组织资源,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相融合,将全民健身服务延伸到基层乡村,实现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抓住教体合并的契机,在全省打造教体融合发展的样板。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8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紧紧围绕“为切实守护全县各族群众健康筑起坚实防线”的年度工作主题,承责履职,扎实工作,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健康X”建设为统领,按照实施健康X战略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坚定不移执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努力推动卫生事业实现大发展。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有力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成绩来之不易,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县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卫生健康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一是从供给保障看,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卫生资源短板依然存在。全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水平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技能不强的问题并存,县级缺乏骨干人才,基层缺乏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越往基层走问题越突出。二是从群众需求看,存在发展不协同的问题,基层服务能力偏弱。医疗保障水平与群众就医需求的矛盾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众希望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并希望获得全方位的保健诊疗服务,基层的现有水平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从发展程度看,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新的矛盾将会不断增加,给卫生健康服务、医疗保障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严峻挑战。四是从疾病防控看,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还存在短板、漏洞和弱项;农牧民群众防病意识还有待增强,全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还未完全树立,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既要正视问题和不足,更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断增强全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9

  新建*家具备规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室全覆盖,每个社区配备*名居家养老协理员,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的人数将会增加到两亿多,就是说在所有的老年人当中有90%以后都将是空巢老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群体,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急需高品质养老服务的群体日益增多,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水涨船高,这也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养老领域的典型呈现。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21世纪以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城市的*因求学求职、出国劳务等原因,青壮年大量迁出,老年人“空巢”、独居现象较为突出。优先优质解决养老问题,不仅是最广民生、最大福祉、最好发展、最高文明,更是战略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当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必选项。

  一、*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年至20*年,*市*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人增加到**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升至*.*%,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其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发展进程更快,面临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这是对当前*老龄化现状的基本判断。

  (二)*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应对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市多措并举,推动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0*年以来,*市大力推进养老院建设,扩大机构接待规模,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截至2021年*月底,*市共有*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养老院,包括7家公办养老院和*家民办养老院。养老院总面积比20*年增加**平方米,增幅达*.*%;养老服务床位合计*张,比20*年增加*张,增幅达*.*%。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保障作用。目前*家公办养老机构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共有*张床位(其中护理床位*张),入住院民数*人,多为农村五保户及城市三无人员。二是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的特色服务能力。民办养老院多数是由个人自筹资金开办,经营管理各有特色,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运营模式,*家民办养老院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共有*张床位(其中护理床位*张),入住院民数*人。三是大力推进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但完成*家养老院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还探索创“公办民营”新模式,先后将新英安镇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新春化镇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分别承包给*市锡和医院和*市利康医院,创建集因病托老、老年康复及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我省公办民营试点。2021年*月正式投入运营的*中医医院(朝医)医养结合项目,是一所集临床医疗、康复治疗、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其养老部分建筑面积**平方米,床位*张,大大提高了*市机构养老服务层次。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举措不断创新

  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显著加强。新建*家具备规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室全覆盖,每个社区配备*名居家养老协理员,负责调查居民养老需求、受理申请和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室提供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困难老人实施“二帮一”救助服务方案,即由两名社区工作人员携手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城市低保、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一名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部分社区启动智能服务体系,为独居老人发放“一键通”手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二是农村居家养老幸福大院普及到行政村。到目前共建农村居家养老幸福大院*所,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餐饮、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基本服务,为农村空巢和独居老人带来生活气息。

  3.养老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一是政府制定和完善了《关于深入开展尊老爱老助老工作的决定》《*市老年人优待规定暂行管理办法》。二是将全市贫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列入社会救助,养老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和均等化转变。本市内公园、旅游景

  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和城市公共汽车等对*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各公立医疗机构免收*岁以上老人的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诊疗费;为*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三是*市城市福利院成为全州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单位并稳定运营,为享受此保险政策的老人每月节省一千多元护理费。

  二、*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较弱

  当前和未来,因家庭小型化和子女外出等原因,就多数老人而言,不可能再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将是绝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的模式,因此居家养老成为现阶段养老事业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作为其主要支撑的居家养老支持体系还很薄弱,当前社会所能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还比较弱,与广大居家老人所反映出来的实际需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是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大多数社区与家庭脱节,存在着服务简单化、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目前社区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大多还停留在助餐、娱乐等日间照料的水平,居家老人真正急需的个性化上门服务无法实现。没有上门服务作为支撑,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想实现居家养老存在很大难度,这就无法实现国务院养老以“社区为依托”的工作要求。二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市场化运营还没有起步。要解决庞大且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使其发挥重大作用,把居家养老服务交给相关企业去承担,这样才能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高效、长久。但是目前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二)机构养老有效供给不足

  一是养老院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现有养老院大多薄利经营,再投入资金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精细化、多样化养老需求。二是从业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不高。护理员队伍难招人、难留住人,要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难度很大。养老护理员服务能力偏低且人手紧张,这是当前入住院民和家属意见较大的主要原因。三是农村养老基础薄弱亟需加强。当前农村老龄化程度远比市区高,农村“空巢”和独居老人问题更加严重,但是建在各乡镇的公办养老院只收“五保”和“三无”老人,而收费标准较高的民办养老院,对于收入低、支付能力差的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门槛又太高。

  (三)政府兜底保障作用不足

  一是养老经费投入不足。养老服务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基层养老服务工作经费不足、人手紧缺,只得停滞于“无力办事、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低端。作为居家养老重要支撑的社区服务,因经费问题开展工作比较困难,虽然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室和农村居家养老幸福大院的数量增加明显,但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手不够的问题,事实上无法承担居家老年人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更谈不上提供精准化和专业化服务。全市公办敬老院仅7家且主要面向“五保”和“三无”人员,普惠面窄,大量农村老人和市区相对贫困老人的机构养老问题得不到保障。二是政府还没有制定社会化养老服务统一标准。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居家上门类服务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等,这是一些医养机构不敢也不愿提供上门服务的原因之一。三是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措施不够精准。针对民办养老院的补贴仅有床位建设补贴,按照床位数量一次性发放每床*元的补贴资金,这种方式无法避免机构盲目多建床位的结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且增加后期管护费用,不利于机构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资本投身养老服务业积极性不高

  一是养老院经营利润低、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社会资金投资积极性一直不高。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短缺且融资艰难。*市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按照老人生活自理程度普遍从*元到*元不等,而此收费标准,也仅能满足机构正常开支以及管护费用,随着近年来物价以及人工费用的上涨,民办养老机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运营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自去年爆发疫情以来,作为政府防疫重点场所的养老院其运营成本进一步上升,对机构来说是雪上加霜。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用户较分散、偶发因素多、协调管理复杂等特点,加之老人整体支付能力较弱和缺乏具体政策指导等原因,社会资本要迈进居家养老服务领域还存在不少顾虑。

  三、*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社区和机构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功能互补,织牢织密养老服务网络。

  1.着力保障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一是树立居家养老为养老服务主体的理念。居家养老不必使老年人脱离原有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也方便接受子女照顾,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居家养老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使养老成本大大降低。居家养老是当前绝大多数老人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二是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多种经济社会效益。就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从投资角度而言,科技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回收资金快,发展空间便于操控,经济效益具有可视性,项目可行性强,在商海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只要出台合理的扶持政策,就能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加入进来。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企业自然会提高服务水平,打造自身品牌,扩大服务市场,这将在客观上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模式。当前农村居家养老两大重点问题就是“人”和“钱”,在农村推行同村低龄老人有偿照顾高龄老人的“互助式养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以地养老”,是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关键。

  2.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和对接作用。由社区发挥自身优势了解掌握辖区老年人具体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养老服务企业以及社区服务网络进行对接,把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交给相关企业和专业服务组织去承担,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打通为居家养老个性化服务的通道。相关企业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室为据点,辐射周边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是一种最经济也是最高效的方式。整个过程中社区要发挥自身扎实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的整体优势,对企业的服务情况起到监督作用,充分保障处于弱势地位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推动机构养老专业化发展。目前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存在服务种类相似、无序竞争问题,要想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需向以养为主、养医结合、以医为主等不同需求专业方向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民办养老机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挥政府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在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与老龄化形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保基本、兜底线,重点保障孤寡贫困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

  1.加大养老资源和经费投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养老经费,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保障政府兜底领域养老经费足额到位,要改善投入方向和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吸引社会捐助和公益慈善资金投身养老事业。

  2.鼓励社会资本投身社会化养老行业。一是重点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制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引导相关行业健康发展。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如允许其适当扩大和拓展养老项目的服务范围,增加经济效益,帮助补齐其基本服务费的差额,激发市场活力。主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和作用支撑起*市居家养老。二是政策扶持机构养老行业。帮助其渡过目前的难关,保障机构养老行业稳定发展,保障广大入住院民的养老需求。

  3.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志愿性养老服务。将每年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由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宣传部联合民政卫生等部门,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招募网络志愿者,组建若干义务养老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志愿服务,以此缓解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短缺困局。对于党员的管理,由市直机关党工委委托各社区党支部进行考评、强化管理;对于网络志愿者,采取储蓄志愿服务时间和次数的方式予以认定。

  4.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保障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一是加强监管,防止社会资本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异化背离现象。养老先是事业后是产业,以行业标准约束社会资本,防止其唯利是图、过多集中在经济效益高的高端养老服务领域,毕竟更多的老人还是处在低端领域的基本服务需求阶段。要是低端领域在服务上产生异化,就会背离养老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宗旨。二是配套完善地方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及时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措施,使国家相关养老政策能够及时在当地落地生根,推动当地社会化养老事业快速发展。

  (三)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把*打造成养老圣地

  近年来,*市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优良、生态极佳、风情浓郁等宜居优势,突出发展健康养老这一现代服务产业,计划将*打造成为影响*、*省乃至整个*的养老福地。充分发挥以“冬居三亚、夏住*”的靓丽名片,谋划建设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多功能、高水平的养老城市,大力推进健康养老这一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助推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未来,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品味的整体升级,同时突出医养结合特色优势,筑巢引凤,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建高水平养老机构,在不断升级*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面向早已步入老龄社会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吸引他们到气候宜人、社会服务业相对发达的*来就医和养老,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篇10

  考核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成效、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成举办单位交办的年度工作任务情况。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xx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度县事业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党的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的通知(事考办[20xx]1号)和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关于印发《20xx年度县事业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事考委[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本行业事业单位职能,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范围

  本行业纳入考核范围的事业单位共计9个。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县河湖流域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县引黄灌溉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县水利工程质量服务中心

  二、内容指标

  考核内容包括新时代党的建设、履行职责、创新创优、综合评价。考核指标由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为定性指标,履行职责、创新创优、综合评价为定量指标。

  (一)定性指标。定性指标考核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纪律建设四个方面内容。考核要点按照“好”“中”“差”三个等次作出评价,每个考核要点的评价等次要有区别度,评定为“好”等次的不超过30%,其他等次要合理分布。

  1、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重考核执行干部人事管理法规规定情况;执行干部管理监督规定情况;建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服务保障,以及支持和引导人才发挥作用、提升人才发展成效情况。

  2、基层组织建设。着重考核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巩固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等情况。

  3、作风纪律建设。着重考核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注重抓实抓细,构建长效机制,弘扬新风正气以及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和问责追究情况。

  (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考核履行职责、创新创优、综合评价,按百分制量化赋分,分别为60分、15分、25分。履行职责主要包括重点任务、主要职责、登记管理和监督情况;创新创优主要包括工作创新、创先争优情况;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单位职工评价、服务对象评价、领导评价、相关部门评价。

  1、履行职责,分值60分。

  (1)重点任务(20分)。考核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成效、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成举办单位交办的年度工作任务情况。未承担重点任务的,该项分值计入主要职责。

  (2)主要职责(30分)。履行主责主业工作成效及三定规定执行情况。

  由于各行业领域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差别较大,工作重点各不相同,各专考委也根据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另行确定履行职责二级指标分值。

  (3)登记管理和监督(10分)。主要考核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情况,印章管理情况,年度报告公开情况,异常信息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

  2、创新创优,分值15分。

  (1)工作创新(5分)。主要考核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成效。

  (2)创先争优(10分)。主要考核勇于探索、奋力赶超,破解重大发展难题,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表彰奖励情况;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有关部门推广经验做法,本行业或领域排名前移情况。

  创新创优指标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值权重分别不超过10分、6分、3分、1分,不得重复计分。

  3、综合评价,分值25分。

  (1)单位职工评价(3分)。主要对履行职责、科学民主决策、班子团结情况评价。

  (2)服务对象评价(4分)。主要对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纪律情况评价。

  (3)领导评价(10分)。县委、县政府直属及相关事业单位的领导评价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的评价情况来确定得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领导评价以分管县领导、部门领导班子的评价情况来确定得分。

  (4)相关部门评价(8分)。包括县委组织部的评价情况(2分);县委编办的评价情况(2分);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评价情况(2分);县财政局的评价情况(2分)。

  三、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按照制定实施方案、设置评价评分标准、开展实地考核、随机抽查核验、确定考核等次、公开考核结果、反馈存在问题等程序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牵头单位组织完成专考委的组建工作,明确主任及成员,充分吸纳相关举办单位和业内专家学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各专考委按照行业特点,结合被考核单位实际,以本方案确定的考核内容为基础,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方案,经主任签字后报县事考办备案。

  (二)设置评价评分标准。考核前,县事考办会同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制定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标考核要点及评价标准,报县事考委领导审定后印发至专考委。事业单位根据职责和全年工作任务,制定履职指标考核要点及评价标准,报主管部门审核、专考委审定,经专考委主任签字后报县事考办备案。专考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综合评价、创新创优指标及评价评分标准,经专考委主任签字后报县事考办备案。

  (三)开展实地考核。12月底前,被考核单位对照考核指标评价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全年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列出问题清单,形成自评报告报专考委。2022年1月底前,各专考委按照指标评价评分标准,采取实地考核、综合评价、集中评审等方式组织年终考核。同时,撰写年度考核工作报告,含被考核单位成绩和问题清单,经专考委全体成员签字后报县事考办。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实地考核。通过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单位实情,依据评分标准赋分。

  (1)听取汇报。听取被考核单位情况介绍或直接审查书面汇报材料。

  (2)个别谈话。随机抽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工作人员为谈话对象(3-7人),逐一进行谈话,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履行职责情况。

  (3)查阅资料。对照定性指标查看相关佐证材料,对照定量指标查阅相关数据资料,依据考核标准评价赋分(指标得分要合理拉开差距,不得并列)。

  2、综合评价。综合评估包括单位职工评价、服务对象评价、领导评价、相关部门评价。单位职工评价,由专考委组织事业单位内部职工进行评价(在编人数20人(含)以下的单位,全体人员参加评议;在编人数20人以上的单位,组织单位领导、中层干部、不少于20人的职工代表参与评议),根据评价结果为被考核单位计分。服务对象评价,由专考委通过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根据评价结果为被考核单位计分。领导评价、相关部门评价由县事考办统一征求县领导或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评价意见,根据评价结果为被考核单位计分,并反馈至各专考委。

  3、集中评审。结合被考核单位自评报告、实地考核情况组织评审,提出考核等次初步意见。

  (四)随机抽查核验。县事考办随机选取不低于10%的被考核事业单位,依据评价评分标准,采取实地二次评价或查看相关佐证材料等方式,对专考委考核结果进行核验,当其考核结果与核验结果差距较大时按核验结果计分。

  (五)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次,优秀等次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合格等次占比原则上不低于10%,符合较差等次情形的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其中,定性指标(考核要点)有1个及以上“差”的,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有2个及以上“差”的,不得确定为“良好”以上等次;有3个及以上“差”的,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定量指标综合得分一般应在90分(含)以上的,确定为“优秀”等次;综合得分一般应在70分(含)以上的确定为“良好”等次;综合得分一般应在60分(含)以上的,确定为“合格”等次;综合得分60分以下的,确定为“较差”等次。县事考办根据各专考委提出的考核等次初步意见,结合征求有关部门提供的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和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的情形(见附件3),对考核情况综合研判,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县事考委审核后,提请县委编委会会议研究确定。

  (六)公开考核结果。经县委编委会会议研究确定后,县事考办将考核结果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专考委申请复议。公示期满后通报考核结果,并以适当方式公开。

  (七)反馈存在问题。县事考办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至事业单位或主管部门。

  四、结果运用

  (一)做好综合研判。县事考办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考核工作情况,研究提出改进考核工作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经县事考委审定后报县委编委。

  (二)促进整改提高。被考核单位针对反馈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切实改进工作,并于2022年8月31日前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县事考办。主管部门、专考委要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整改情况列为下年度考核内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三)强化激励约束。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选拔任用、物质奖励、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有关要求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加强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公益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县事考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指导,推动考核工作顺利进行。成员单位压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考核指标,落实考核结果使用。主管部门、专考委要严密组织考核,严格执行考核纪律和指标标准,切实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严禁推诿扯皮、徇私舞弊、平衡照顾,不得私自更改、增加考核内容,不得借考核之名干扰单位工作、额外增加单位负担,高质量完成考核任务。被考核单位要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供有关数据资料,严守考核纪律严谨弄虚作假,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对违反考核纪纪律造成考核结果失实的,依规依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推荐访问:农机 服务体系 事业发展 农机现代化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业机械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机化水平的稳定提升提供了装备 农机创新改革技术方法 推动农业机械化 农机服务模式 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农机产业发展 农机行业发展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