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诺一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12篇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12篇

时间:2022-07-20 13:2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12篇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批准后印发实施。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街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

  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针对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队伍、物资、装备、资金等资源保障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资源布局、不同种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资源调用程序等内容。

  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相邻、相近地方人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等应急联动机制。

  第九条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第十一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以及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等。

  第十二条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预案编制

  第十三条各级人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与相关的预案作好衔接。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或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四章审批、备案和公布

  第十七条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或牵头单位应当将预案送审稿及各有关单位复函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编制工作说明等有关材料报送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应急预案简本的,应当将应急预案简本一起报送审批。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审核内容主要包括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各方面意见是否一致,主体内容是否完备,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管用可行等。必要时,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可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第十九条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由部门有关会议审议决定,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地方各级人总体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常务会议审议,以本级人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审批,必要时经本级人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以本级人办公厅(室)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应当经部门有关会议审议,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本级人办公厅(室)转发。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须经本单位或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审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印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单位备案:

  (一)地方人总体应急预案报送上一级人备案。

  (二)地方人专项应急预案抄送上一级人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三)部门应急预案报送本级人备案。

  (四)涉及需要与所在地政府联合应急处置的中央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备案。

  第二十一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应急演练

  第二十二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地震、台风、洪涝、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域所在地政府,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等,应当有针对性地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二十三条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应当组织演练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的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的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六章评估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一)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三)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

  (七)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六条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修订工作应参照本办法规定的预案编制、审批、备案、公布程序组织进行。仅涉及其他内容的,修订程序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

  第二十七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可以向有关预案编制单位提出修订建议。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2

  为了加强对爆炸物品突发事故的有效管理,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抢救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除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用民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1突发事故危险源分类

  1.1车辆:主要指由于驾驶员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不符合安全技术发生自燃事故等。

  1.2库房:主要指由于操作人员失职,库房报警设施失效,造成物品被盗,或外来火种点燃库房周边杂草引起火灾。

  2事故现场处理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立即报警和抢救伤员,并立即和公司负责人联系报案。严禁离开现场或破坏现场。

  3组织领导

  3.1企业成立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3.2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安全配送科、办公室、配送库组成。公司安全配送科负责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中的日常工作。其职责: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对策,并负责事故处置指挥工作。

  3.3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1:办公室:承担突发事故报告,请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对外联络相关单位。2:物资撤离组:负责民爆物品的撤离。3:后勤保障组:负责落实运输和物资保障工作。4:警戒疏散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4事故报告制度

  4.1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和公司负责人联系报案。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单位应按事故发生类别按道路运输行业事故快报规定,将事故简要情况书面上报上级各安全主管职能部门。

  5 现场处置程序

  5.1在接到突发事故报告后,安全配送科按照相关规定立即请总经理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通知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其它成员接通知后,各成员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

  5.2立即组织人员、应急车辆和相应的救助设备在第一时间快速赶赴现场,并保护好现场,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置和善后及后勤保障工作。

  5.3突发事件故经过调查核实后,除国家公安、劳动、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法律法规已结案处理外,企业应对发生事故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视事故损失、责任,按有关部门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5.4突发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故事现场的,对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 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略)。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3

  为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处置突发的散发病例和聚集病例,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保障机制

  各社区应成立由社区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组员的疫情应急工作小组,下设排查组、医疗保障、安全后勤保障、消毒组等职能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公安民警为主的联防联控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楼栋、家庭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二、社区疫情划分

  (一)出现散发病例

  社区出现散发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出现散发病例后,社区应提高监测防控力度,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管理,并做好消毒,在区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应由区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对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楼栋实施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楼栋实施硬隔离。视疫情情况确定隔离范围。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一)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散发病例,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二)疫区

  如果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散发病例

  1.病例发现与报告。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联系市120急救中心,由专人专车进行转送,将病例转送到辖区街道卫生医疗机构初步排查,有需要的送区定点留观医院诊治,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2.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

  3.接触者追踪管理。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流行病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最新版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进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时要及时送区定点留观医院排查、诊治。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时要及时告知社区,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所有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

  4.疫点消毒及保洁。做好病例所在家庭、宿舍(公寓)等疫点、公共场所、电梯(扶梯)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每日对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及垃圾箱进行消毒。

  5.疫点封锁及生活保障。按照区卫健部门的建议,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启动封闭式管理,因地制宜采取住宅、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适时适当调整工作安排,必要时采取停工停产等措施。

  做好安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应急处置需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供应。做好餐饮、生活饮用水安全等生活保障。加强巡查管控,及时停止群体性聚集活动,及时处置安全突发事件。

  6.健康监测。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民健康监测与登记,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每天保持与街道及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最新情况。

  7.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疫情期间要做好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稳定社区居民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二)1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

  应立即报告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由街道第一时间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区疫情防控专家会同市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楼宇、院落实施硬隔离。

  五、响应终止

  当病例已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区卫健部门评估,可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终止响应。本预案将根据市、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实时调整。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4

  一、组织机构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杜柳青

  副组长:

  成员:

  2、现场处置机构

  信息联络组:戈亚芳 陆惠琴

  医疗救护组:

  警戒维护组:

  后勤器材组:

  二、各部门职能

  领导小组:发布应急求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现场求援、保卫、警戒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故情况,做好现场安全疏导和人员紧急疏散工作,配合上级和其它职能机关开展求援行动。

  信息联络组:及时做好事故情况向组长、副组长汇报,保持信息畅通,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络工作。

  警戒维护组:主动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危险人员撤离,维护现场秩序,劝说围观群众离开现场,保障救护通道畅通。

  医疗救护组:承担现场人员的施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救治工作。

  三、突发安全事故后应急对策和措施

  1、突发事故发生后,事故源周围带队教师、学生于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

  2、事故后迅速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求助。

  3、领导小组及相关处置机构第一时间赶往事故地,组织求援工作,切断危险源,预防和制止破坏扩大。

  4、以救人为第一任务,迅速现场基本施救,并送往临近医院。

  5、保护现场,组织学生疏散,维护秩序,劝离围观人员,保障救护通道畅通。

  6、阻止学生参加有危险的事故求援活动。

  7、各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安抚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安全撤离。

  8、突发事件报告内容:

  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②简要经过和伤亡人数;

  ③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④已采取措施和控制情况;

  ⑤汇报人姓名。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5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街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植物疫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危害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Ⅳ级(一般)。

  (四)适用范围。本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全街道行政区域内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是全街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应急办主任担任,成员由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组成,应急办负责主要事务,设置x个工作片小组开展具体事务。

  主要职责:(x)对全街道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x)指导编制、修订、发布街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决定和部署全街道应急工作重大事项。

  (二)办事机构。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街道应急办)是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主要职责:

  (1)执行街道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决定和指示。

  (2)负责全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

  (3)接受、汇总、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各种重要信息。

  (4)联系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工作成员,对其履行应急预案中的职责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5)承担组织编制、评估、修订街道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1.信息监测。街道应急办、街道直各单位、各村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监测和收集工作,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预警级别和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和信息有关规定,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1)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和区域范围,从高到低可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III级(较重)、Ⅳ级(一般)x个预警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予以表示。

  (2)预警信息的发布。街道政府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准确地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3)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4)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通信、标语横幅、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街道直各部门单位、各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向街道政府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及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故及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街道政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如实向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报告。

  2.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街道政府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视情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动员当地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人民群众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上报。各街道直有关单位、各村要全力以赴配合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各科室职责。

  应急办、综治办:负责抢险救灾,组织村民进行自救和互救;接收应急救援装备;统一协调医疗机构,迅速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负责组织群众应急队维护村庄社会治安、消防灭火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尽快疏通损坏的村庄道路及通信设施,保障道路及通信畅通。

  党政办:负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险情,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传达、贯彻、落实街道应急指挥部的决策;起草、整理应急领导小组的文件及文书档案;组织有关会议和接洽工作;督查领导批示、交办和会议决定事项;宣传防灾、减灾知识,鼓励、动员群众战胜灾害,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安排指挥部值班及处理灾害信息咨询等事宜。

  经管站、财政所、民政:负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需各项物资的保障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工作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和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应急工作专项资金、物资的筹集、预算和支出管理办法;应急工作的接受捐赠事宜;管理使用物资、善款;负责应急办公室财务管理;接收、登记、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提出紧急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及需求援助捐款金额;负责灾害损失的统计和评估;及时为灾区发放救灾款。

  计生办、人社所:负责设置灾民疏散、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安置疏散灾民;协助街道有关部门调配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统计灾区伤亡人数及损失情况。

  4应急响应。当街道应急办接到首次报告之后,应当立即将有关信息报送街道应急领导小组。街道直相关单位、部门、村要迅速查明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报告街道应急领导小组。

  5.指挥与协调。对于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街道党委书记、街道办主任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专项预案,统一指挥有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

  (1)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和与相关科局取得联系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应急救援;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3)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急资源保障;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5)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三)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街道政府应协调各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做好灾民的临时安置与安抚、救济物资供应、突发事件中伤亡人员的救助补助或补偿、疫病防治、环境污染的消除等工作,指导群众做好自救互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调查与总结。街道政府应当及时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并且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及意见,于善后工作结束后xx天内,以书面形式报市政府或市有关部门(单位)。

  (四)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四、应急保障

  街道直各部门单位、各村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本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人力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各村民兵应急救援队伍、边防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应急队伍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财力保障。街道政府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由街道财政所保障。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地区,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街道财政适当给予支持;需要市财政支持的,由街道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请求。

  (三)物资保障。街道政府应当根据有法关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供应。

  (四)医疗卫生保障。街道卫生院负责组建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五)交通运输保障。街道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运输设施、车辆运输的保障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需要对事发现场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开辟应急通道;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六)治安维护。街道派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七)通信保障。街道应急办应当确定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的通讯方式,各成员应当保持通讯畅通;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确保一部专用固定电话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

  五、监督管理

  (一)宣传和培训。街道政府要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车形式,在村庄、学校、企业中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考核奖惩。街道政府对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共制定十个预案:

  1、街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街道重特大火灾应急救援预案

  3、街道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街道烟花爆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5、街道防暴风雪应急预案

  6、街道破坏性地震应急救援预案

  7、街道民用爆炸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街道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9、街道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预案

  10、街道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七、适用

  上述总体预案中规定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适用于下列十个分体预案。

  八、附则

  (一)本预案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二)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6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发现校园火灾均应及时报警,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对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或疏散。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涉火人员必须提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充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邻近发生火灾,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扑灭,可能危及重点部位,应立即直接拨“119”报警。同时采取自救措施,转移物品,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离电源。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处。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xx门、医疗救治中心等)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要进行及时调查,实事求是,配合各部门提供相应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理。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等待医疗部门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发生疫情,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1、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2、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五)人为破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保护生者,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

  3、发生绑架等突发事件,及时报警,并配合xx门提供相关破案线索。

  4、发生打架斗殴致人伤残等突发事件,报警,及时送伤者入医,保护现场,调查原因。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7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地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1、组长:校长

  2、成员:保安组、校园管理组、保卫科

  二、任务分工

  保安组:制止、制服在学校大门发生的侵害学生事件。

  校园管理组:负责处理校园内侵害学生的事件。

  保卫科:制止、制服在校园内发生的侵害学生事件。

  三、工作内容

  1、保安组要严把学校大门第一关。

  2、若发现有可疑人员在校门口聚集时,要及时劝走、驱散。

  3、若来人来访未经允许强行闯入,门卫不得放行,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值日值周教师及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4、若遇不法分子强行闯校门时,保安员及校园管理组成员要及时制止、制服;按响报警器、通知政教处和学校领导,拨打(110)报警。

  5、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行窃、斗殴,先制止、制服,为防不测,同时拨打(110)报警。

  6、为防止不良分子逃逸,在制止、制服之前,要关闭校门。

  7、若在校园内学生受到不法分子伤害时,校园管理组成员迅速到达出事现场制止事态发展,并报警和保护现常通知值班领导、教师要迅速到达出事现常学生受伤较重时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或找车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

  8、若发生打群架、劫持人质、犯罪案件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逐级上报,协助公安机关了解加害人情况和被害人情况。

  9、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8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1总则

  1.1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其他县区但涉及我区的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和应急处置工作。

  1.4事件分级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按照人员伤亡、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发展趋势,将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食物中毒类事件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执行,其它类别事件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相应级别部门确定。

  2市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指挥体系

  市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由区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办公室组成。区级指挥机构是应对本行政区域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主体。

  2.1市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统称区指挥部)是区重大市场监管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部分。

  指挥长: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区长

  副指挥长:区政府办、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局、区科教局、区工信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卫体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实际情况,指挥长可抽调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

  区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承担,办公室主任由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兼任。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见附表1。

  2.2现场指挥部

  区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事件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应急保障组、宣传报道组、专家组6个工作组,工作组成员根据事件性质从相关单位抽调。各组职责详见附表2。

  3风险防控

  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防控制度,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构建各部门信息沟通平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依法对食品安全事件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加强对食品安全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的监管,做好节假日、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4监测与预警

  4.1监测

  卫生健康部门应会同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调整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教育、公安、新闻宣传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风险监测、舆情调查等工作,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跟踪调查,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和地区通报。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防控措施,定期开展自查,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当出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4.2预警

  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等有关部门根据监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食品安全风险和较高风险隐患的食品,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报指挥部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波及地区做好预警预防工作。经区指挥部研判,需要向公众警示的,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当研判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因素已经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应解除预警,终止有关措施。

  区指挥部及各有关部门在预警同时,要采取以下行动:开展跟踪监测工作,预估事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影响范围;迅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应急专业队伍和负有相关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停止食用或使用不安全食品,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澄清谣言传言。

  5应急处置与救援

  5.1报告与评估

  全区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应当按照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见附表3)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开展事件评估工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评估是为确定应急响应级别而进行的,评估内容应当包括:涉事产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事件发展蔓延趋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经初步评估构成或为疑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按规定上报。

  5.2先期处置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街道)和责任单位要按照预案进行先期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先期处置要遵循“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第一时间开展人员救治,同时控制受污染或可疑食品,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

  属地各有关部门应派遣应急队伍赶赴现场、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应急救援、组织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组织检测、检验,查找原因;封存被污染食品的相关产品、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事件扩大和蔓延;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涉案企业应依法及时予以召回。

  5.3应急响应

  区级响应由低到高设定Ⅲ级、Ⅱ级、Ⅰ级三个响应等级、食品安全发生后、依据响应条件、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各等级响应条件、启动程序、响应措施、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见附表4。

  区级响应相关信息由区指挥部统一组织发布,各有关单位按照统一发布的权威信息,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5.4应急行动

  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事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咨询、对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作出恰当的研判。

  (2)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受影响人员分布、应急人力与物力等情况,组织专家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

  (3)紧急调用、协调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药品、医疗器械、物资、设施、资金等,确保应急所需及时到位、救治及时有效。

  (4)对被污染的食品,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5)核实现场情况,收集、整理现场信息,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与畅通,及时通报事发地乡镇(街道)并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向社会通报应急处置情况。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区指挥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并报区人民政府。事发地乡镇(街道)依法做好恢复生产经营秩序、妥善安置受影响人员等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受害人后续治疗及保障等所需全部费用,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的保险受理。

  6.2总结

  应急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正措施。区指挥部办公室依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做出客观、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事件结论;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估情况;经验、教训和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必要的附件。

  6.3应急保障

  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应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组建相关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培训宣传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6.4应急演练

  区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依法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7附则

  7.1名词术语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指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引起社会持续广泛关注,已经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9

  一、基本情况: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决定举办xxxx年“元旦”文艺会演。

  1、活动时间xxx年12月28日13时

  2、活动地点:学校三楼体育馆

  3、参加人员:七、八年级段师生

  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责任:

  组长副组长

  成员及七八年级各班主任。

  老师对演出活动所有师生的`安全负总责,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指挥。

  老师具体负责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安排保卫人员进行安全巡逻,做好各安全出口的值守工作。

  各小组成员应本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坚守岗位,认真负责。要定人定岗负责,维护好整个活动秩序,加强巡视、检查,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活动前应积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参赛学生服从教师的指挥,遵守纪律,维护秩序并清点人数;活动期间要亲自带队,坚持活动的全过程,做好各位老师的责任分工。所有教师应共同负起整个庆祝活动安全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作,确保整个活动的安全。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活动期间如发生突发情况,须紧急疏散由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在场所有班主任及教师要参与管理好学生,稳定情绪,注意避免随意奔跑,互相冲撞,拥挤踩踏,带领学生就近安全出口有序撤出。

  2、如发生意外伤害,在场教师应马上向安全小组汇报,据安排控制局面,及时把伤员送医院治疗,控制参与人员,调查妥善处理。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10

  市纪委组织中层干部到监狱进行警示教育,听取了两位因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而走进监狱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使我受益非浅,感慨良多。这些犯罪人员,他们曾经都是国家的公务人员,都曾身居要位,曾有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也曾经为国家做出过突出的工作成绩,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但都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他们犯罪的事实触目惊心,发人深思,感慨万千,极大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不断反省自己,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居安思危,恪尽职守,做老实人,做老实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理论素养。努力学习,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讲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会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就难以抵档各种利欲的诱惑。在押服刑人员忏悔发言再次教育了我,他们过去曾是党员领导干部,因不注意学习,不提高修养,势必思想境界低下,就会辩不清是非,就会陷入个人“欲望”的泥潭。只有加强学习,达到理论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也才有行动上的自觉。

  二、筑牢拒腐防变。党章对党的干部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__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在清正廉洁上,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要时刻警示自己,只能为人民谋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能为个人谋私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声色犬马,无不玩物丧志”,要在生活上洁身自好,严守操行。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不碰纪检这条“警戒线”,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

  三、自觉接受监督。必须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能否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对于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监狱警示教育活动,充分说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性。在党内监督机制中,接受监督人是主体,接受监督人有了接受监督的意识,并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机制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机制就难以正常运行,权力就必然失去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必然产生腐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权力始终置于党纪法规的监督和约束之下,把自己始终置于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中。

  通过警示教育,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之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来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11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一套健全的应急方案,确保组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参与师生的生命安全,参照《湖北民族学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分类

  (一)一般性突发事件:

  (1)由于饮食卫生或天气变化等导致实践团队成员身体不适。

  (2)由于交通安全(例如:交通事故、行进当中摔倒等)出现轻微交通事故,造成实践团队人员皮外伤的。

  (3)在从事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纠纷(如争吵、打架等)造成实践活动无法开展或成员出现皮外伤。

  (4)在从事实践活动中遇到自然灾害(如洪山,地震、滑坡、病疫)造成人员轻微受伤。

  (5)其它事故(如水、电、火等意外)造成人员轻微受伤。

  (二)较大突发性事件:

  一般性事件中造成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患常见病或受轻度伤害的事件,或因遇到自然灾害导致被困。

  (三)重大突发性事件:

  一般性事件中造成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患突发急性病病危或受重伤的事件。

  (四)特大突发性事件:

  一般性事件中造成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死亡的事件。

  三、处置措施

  (一)一般性突发事件:

  团队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并配备可以预防和治疗常见身体不适和轻微受伤的日常药物,出现此类事件,团队成员要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二)较大突发性事件:

  出现此类事件,团队负责人可以根据情况终止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联系交管或公安部门的,应与当地110或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将病患送到附近医院进行相应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行开展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校应急工作组。

  (三)重大突发性事件:

  出现此类事件,团队负责人立刻终止实践活动,立刻联系当地120,将病患马上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需要联系交管或公安部门的,应与当地110或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并及时联系校应急工作组,迅速报告给副组长。

  (四)特大突发性事件:

  出现此类事件,团队负责人立刻终止实践活动,立刻联系当地110,与交通安全相关的立刻联系当地交管部门,立刻联系校应急工作组,迅速报告应急工作组组长。

防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篇12

  一、成立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1)成立由园长、后勤分管副园长、保健人员、各班级年级组长组成的防火领导小组;

  (2)后勤人员组成灭火行动组,积极协助专业灭火人员的工作;

  (3)各班教师、保育员负责疏散引导幼儿;

  (4)保健教师协助医疗人员负责救护工作。

  二、日常工作要求:

  (1)防火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紧急通道标志明显,每班有紧急疏散方案。

  (2)幼儿在园活动时,活动室前后门、走廊门必须处于打开状态,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

  (3)食堂操作间、加工间保持通风。排油烟机要定期清洗,不留油垢;

  (4)要加强对幼儿和工作人员防火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全园教职工做到会使用灭火器。结合教育内容进行防火演习,使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

推荐访问:群体 事件应急预案 防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预案 群体活动应急预案 群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应急处突预案 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工作预案 易受害群体应急预案 预防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版权所有:诺一范文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诺一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诺一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7041497号-1